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東京,外務省。
外相陸奧宗光給漢城的大鳥發電報:“停止登陸礙難照准。”開戰之事,已寫進日程表,不能更改。
陸奧在其著作《蹇蹇錄》中說:
該公使(大鳥)頻向政府來電,意謂目前階段派如此眾多兵員來朝鮮,使朝鮮政府及人民,尤其是第三者之外國人,抱無謂之疑團,在外交上實非上策。然而,視我國之內情,業已形成騎虎之勢,中途不能改變既定兵員數。而且,綜觀清政府之外交手段,近期如何逞其譎詐權變之策,最後將如何欺我,均難預卜。
地方各自為政,中央予以控制,是後來日本的大陸政策的主要模式,但這時還不是那樣,起碼大鳥公使是個例外。代理公使杉村等人仍然是強硬派,他們責難大鳥的軟弱無能。
接到外相覆電,大鳥再一次發電報說:
讓過多士兵登陸,必然招致外交上的物議。務請命令本使認為多餘計程車兵全部撤至對馬待命。希與陸軍大臣商議後,訓令大島(旅團長)執行。
“大鳥公使的心情我十分理解,但……”陸奧把電文反覆讀了多次,自言自語。
在朝鮮,歐美外交團及僑民如何看待日本,陸奧是十分了解的。他也是外交官,比誰都更為擔心。
進駐漢城的日軍,不管軍紀多麼嚴格,不管行動多麼穩當,軍人畢竟是軍人,一個武裝團體絕不會被看成是和平的。日軍從仁川往漢城調動,外國使團和僑民看得一清二楚。在牙山登陸的清軍卻原地不動,所以,他們沒看見,甚至也沒意識到。
而且,即使知道清軍兩千人登陸,用陸奧的話說,外國官吏及商民等“不拘表面上如何,內心裡仍然預設朝鮮是中國的屬國,而且相信這次清政府出兵是依據朝鮮國王的請求”。這確是實情。
陸奧感到遺憾的是,日本把朝鮮當作一個獨立國,兩國間締結了《濟物浦條約》,卻不為外國所詳知。
誰都認為朝鮮國王或朝鮮政府絕不會要求日本出兵,相反,清軍出現在他們眼前,他們會認為這是應朝鮮政府的請求而來的。
他們(外交團與僑民)不問我國政府出兵之名義及其真意如何,錯誤地認為這是日本政府平地掀起風波,利用時機,企圖侵略朝鮮。因之,他們對中國比對日本更多地抱有同情心。歐美駐朝鮮的外交官、領事官,將他們的推測分別報給本國政府。至於那些商民,更加胡猜亂想,向本國報界宣揚。在日清事件之初,此事必將觸動歐美各強國之感情。
陸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