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格有了更為清晰的瞭解。
從地理上看,這些把德國和義大利兩國同俄國分隔開的國家缺少天然疆界,不多的幾條山脈都被河流切斷,一方面不能阻絕遊牧部落,另一方面更無法抵擋一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從歷史上看,這些國家的命運時常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就是一個例證,遭受侵略、兼併和凌辱似乎構成了這些國家的歷史。
我在想,當年巴托克從民間旋律中去尋找民族傳統中的特別性格,是否也是今天韓國的作家們所從事的工作?我在白樂晴教授的書中和崔元植教授的談話中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從地理和歷史這兩方面,匈牙利和韓國有著近似之處,讓我感到在韓國和匈牙利這樣的國家裡民族文學的聲音異常強烈。我有這樣的感受,在大多數國家裡文學的興旺時常會伴隨著民族感情的復興,可是在韓國,在此基礎上,文學的創作又創造了這樣的感情。
雖然從地理上中國與韓國不同,可是中國的近代史同樣是遭受侵略和凌辱的歷史。奇怪的是在中國,有關民族的文學似乎只有一種聲音,來自政府的聲音,也就是白樂晴教授所說的“隨便閹割下來”的民族傳統。中國今天存在的問題令我不安,去年義大利一家週刊的記者來北京採訪我,這位記者告訴我,她來北京還有一個採訪的任務,就是了解一下今天中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都在關心些什麼,她採訪了二十位中國的年輕人,結果她吃驚地發現沒有一個人知道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而對1989年6月4日的事件,也只有三個人知道,可是這些年輕人對美國的情況瞭如指掌。
這促使我對現在席捲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有了一些警惕,我並不是反對了解美國,美國的文學對我產生過很大的衝擊和影響;我也不反對全球化帶來的進步,我只是想弄清楚構成全球化的基礎是什麼,是同一性還是差異性?我的選擇是後者,我相信正是各國家各民族的差異才能夠構成全球化的和諧,就像構成森林的和諧一樣,如果森林中有幾個鳥的種類消失,即便它們在森林中是微不足道的,也會引起森林的逐漸流失。因此在今天,尋找和發揚各自民族傳統中的特別性格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而且這樣的特別性格應該是開放的和互相交流的,用巴托克的話來說就是“雜交和再雜交”,他在中東歐地區採集民間音樂時,發現這樣的交流給各民族的音樂都帶來了豐富和完善,他說:
“斯洛伐克人吸收了一條匈牙利旋律並加以‘斯洛伐克化’,這種斯洛伐克化的形式然後可以被匈牙利人再吸收,加以‘再馬扎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