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王室後裔所建,偏居此地幾百餘年,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於十七世紀滅亡。”
胖寶對著老吳讚道:“行呀,吳司令,我看你都能當歷史家了。”
老吳說那是,這就叫做學而致用,咱遲早會有用上的那一天,對不?
我們首先是從山腳的入口沿著小徑走,所到之處都可見一些風化了的淺巖洞,穿洞,偶見窪地。這些應該叫什麼來著,以前我也有聽人說起過,好像是叫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其實是碳酸鹽類岩石分佈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喀斯特地貌分佈廣泛,型別之多,為世界罕見。在中國,作為喀斯特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碳酸鹽類岩石(如石灰石、白雲岩、石膏和岩鹽等)分佈很廣。而碳酸鹽岩石在全國各省區均有分佈,但以桂、黔和滇東部地區分佈最廣。湘西、鄂西、川東、魯、晉等地,碳酸鹽岩石分佈的面積也較廣。
喀斯特又分地帶性特徵,中國東部喀斯特地貌呈緯度地帶性分佈,自南而北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和溫帶喀斯特。中國西部由於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響,屬乾旱地區喀斯特(西北地區)和寒凍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西北地區的寒凍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處於冰緣作用下,凍融風化強烈,喀斯特地貌頗具特色,常見的有凍融石丘、石牆等,其下部覆蓋冰緣作用形成的岩屑坡。
只可惜地質專家張教授遇難,他再也看不到此種景象了,要不然的話,這將會給他花了大半人生而執著的西藏地質行考究帶來突破的。
“快看,哪個是什麼?”
我們順著聞教授所指的方向看去,前面不遠處的地方出現了幾間儲存完好的古殿,走近一看,原來都是古寺廟宇,看它們所佔的面積大概也有兩三百平方米,我們懷著好奇的心進入了廟宇裡面,只見眼前被一陣色彩的光芒所迷惑,一幅幅的文化藝術作品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廟內的牆上繪滿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壁畫,其中牆壁上還有一些小洞窯,小洞窯裡面擺放著盤子大小的泥印佛像,哪個好象是叫做“擦擦”(嬰兒手掌大小的圓形泥塑,中間塑有佛像、佛塔等,是信徒用來奉神的),胖寶湊近一看,笑道:“怎的他們古格人喜歡求神拜佛,莫不是他們的國王也半路出家當了和尚吧!”
白露糾正胖寶的說詞,說道:“千年前的古格王朝崇尚佛教文化,信仰弘法,這些泥印佛像是用來奉神的。”
古格王國在西藏西部創造了輝煌一時的文明,從宗教上來說,在吐蕃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