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老武指著院子下的河坡地,“瞧,那裡就有幾顆桑樹,你看一棵桑樹要佔地多少!”
懷玉順著往那一瞧,嗬,那一棵桑樹冠如華蓋,又高又大。
“這是古桑吧,咱們養蠶種的桑不應當是矮矮的那種嗎?一人高左右,年年修枝?”
“桑樹苗剛栽時很小,但會長大,也不會年年修枝的,一畝二百四十方步,十步一樹,最多能種三株,一般都是種兩株,樹小時再套種些豆子。”
尋常百姓之家,有丁就有租調庸。
一畝地植桑兩株,辛苦採桑養蠶,一年可織絹帛半匹,朝廷一丁調絹兩丈,一匹四丈,剛好就是一畝桑所能織的半匹絹。
武士恪雖然是老軍伍,但窮人出身,對農桑之事很熟,他沒保留的傳授給兒子。
“一戶人家大約也就能種桑五十株左右,一年能養蠶十筐,可產絲十二斤左右,可產絹十二三匹,再種上些麻,還可織布五六匹。”
“一年才織十二三匹絹、五六匹布?”懷玉問。
“嘿嘿,雖說男耕女織,可婦人哪裡輕鬆,農忙時節要下地幫忙,每日又要洗衣做飯照顧一家子,還要縫縫補補做衣服鞋襪,每天也只能晚上抽空紡織。”
有些商賈請專人紡織,專業的織女速度還是很快的,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厲害的三日斷五匹,老織工甚至夜晚摸黑都能紡織不影響。那些頂級織工,複雜名貴的散光綾,每匹值萬錢,她們兩月就能完成一匹。
普通農婦每年絹布產量都差不多,一受桑、蠶量的影響,二是家務太多。
至於說唐代的桑樹,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樹桑,懷玉說的那種是後世的地桑,要定期修剪,截幹留枝,這樣能控制生長,方便採摘,甚至每年出葉早,產量高,但需要更多的肥料,以及更多的人工精細管理。
而初唐不管是種糧還是種桑,都屬於粗放式管理,既缺肥料也缺勞力,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去反覆修剪。
另外樹桑有個好處,是可以間種糧食,每畝桑地大約還能收正常一半的糧。
老武說他們清河這邊的地都是白渠澆灌的好地,每畝最少能產一石五,二十畝桑樹間種糧食,年景好也還能收穫十五石糧。
武家是地主,卻也缺人少肥,三百畝地,除種了幾十畝桑榆棗樹外,其餘二百多畝地除去出租的,剩下的分成三份,輪耕休種以蓄養地力。
“你們馬上又要分三百畝地,大概會分到北邊塬上去,那裡缺水乾旱,比我們這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