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餘秋雨:研究屈原,可以動用很多文化方位。今天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地域上來討論他。地域文化,是文化課題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們在講墨子的時候曾經提到,墨子為了救宋,從泰山腳下步行到楚國的都城,走了十天十夜,黑衣服、黑臉,腳上受了傷,就從黑衣服上撕下一塊黑布條,包著黝黑的腳,繼續走。
在這條路上,曾經有一個人逆著墨子的方向走,起點和終點也正好對調:從楚國出發,走到泰山腳下。有趣的是,這個人的衣著、面貌、姿態也一定與墨子完全不同,他就是屈原。屈原是作為楚國的一個官員去拜訪稷下學官的,如果用一句現代散文化的語言來說,這是長江文明的最高代表去拜訪黃河文明。
中華文明是大河文明,在很長時間內主要是兩條大河,那就是黃河和長江。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邁出一系列關鍵性步伐的地方,無論是黃帝、炎帝的主要活動區域,老子、孔子的行旅中心,包括更多政治行為的發生地,都離不開黃河。
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考古事實證明,長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也很古老、很發達。只不過,在一次次考古發現之前,人們還很難提出長江文明不輸於黃河文明的證據。於是,屈原的出現,如孤柱獨立,如一帆高矗,使長江文明獲得慰藉。
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有明顯的區別,但是,四周有著山海屏障的中華文明,自黃帝開始直到夏、商、周,都產生了追求整合和統一的意向。按照德國社會學家麥克斯·韋伯的說法,由於黃河、長江都橫貫萬里,又連年發生災難,僅僅出於治河的目的,幅員廣闊的中國也必須統一而不能割據。如果說出於治河需要的統一是東西統一,那麼,東西統一又必須帶動南北統一。儘管這種統一,常常是透過一次次內戰的方式來實現的。
於是,屈原就被嵌在一個兩難境地中了:一方面,他可以代表長江文明來拜訪黃河文明;另一方面,他又必須抵拒立足黃河文明的秦國來保衛立足長江文明的楚國。
在他的時代,一種由秦國為代表的謀求全國大統一的努力已經開始。從歷史的大視野來判斷,秦統一中國是必然趨勢,因此屈原試圖保衛楚國的訴求雖然感人卻可能是一種歷史障礙。請記住,很多歷史障礙都是感人至深的,很多歷史開拓都是讓人驚恐的。
在屈原身後,秦滅了楚並統一了中國。但是,秦的統治時間不長,當漢朝很快建立起來的時候,人們發現,那又是楚的一次勝利。
這裡就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