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呂帆:可是馬可·波羅忽略了很多不應該忽略的東西,比如長城、茶葉、印刷術,還有婦女裹足這樣特別的習俗。如果他沒有記載,我們很難說他到底是不是來過中國。
王安安:但他的真實性同樣是很驚人的,沒有親臨過現場肯定是寫不出來的。比如王著刺殺阿合馬事件比當時的文告還詳細,對江蘇鎮江的基督禮拜堂的記載也能從地方誌中找到。同時資料的準確度也是驚人的,比如杭州有十二種行業,一萬兩千商戶,又說當時西湖周圍達到了三十英里。
劉璇:如果親臨了大事件的話,他不應該記錯,他記載的炮攻襄陽事件和他實際上到那個地方的時間是錯亂的,所以這件事情可能就不是真實存在的。
叢治辰:記載完全可能出錯,因為馬可·波羅是口述,而由他人記錄。我的個人觀點就是疑史不如信史。
餘秋雨:對於馬可·波羅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的問題,我倒是認認真真地研究過。研究的結果是:中外的懷疑派首先是把他的身份看錯了。
大家看到有這麼一本有名的《馬可·波羅行紀》,就先入為主,把他看成了古希臘的希羅多德,中國古代的徐霞客。其實,馬可·波羅並不是一個學者,他壓根兒沒有承擔過考察、記述、寫作的任務。最後出了書,是一個偶然事件,而他在旅行過程中是不存在任何學術計劃的。他就像我們常見的那些走過很多路的採購員、出差者,一路上且走且看,到什麼地方空閒了遇到什麼人便暢談一番,其中少不了漏記、錯記或誇張、吹噓的成分。
他很可愛,因為可愛,說話更容易缺少嚴謹的科學性。因此,一切破綻都不是否定他來過中國的理由。更何況,他是口述,記錄人是否聽明白、是否記清楚,都還會有一系列的問題。
我相信他來過中國。只憑幾個細節就可證明,因為他所說的很多事件,當時都還沒有文告公佈,尤其像鎮江禮拜堂所發生事情的資料,即使在以後,連中國學者也不可能從其他途徑知道,除非是親歷。我想,大家只要仔細讀讀他的書就可感受到他那愉快、真誠、驚喜的目光。字裡行間,沒有故意作假的印痕。
利瑪竇是在馬可·波羅三百年之後來中國的。這三百年,歐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裡邊也包含著馬可·波羅的因素,但這種變化卻可以使利瑪竇不必再用馬可·波羅的眼光了。如果說,馬可·波羅的眼光主要是一次次驚歎,那麼,利瑪竇的目光是一重重理解。作為一個真正的學者,他用嚴謹的方式一步步逼近中國文化,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