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我們搬到安卡拉。他為了使我相信,他最初並未參與這一謀劃,也從未“真正”希望那座宅邸被摧毀,曾多次建議我們搬回伊斯坦布林。而回來之後,看到舊宅邸在大鐵錘之下已經變得粉碎,他靜靜地站在花園門口,流下了眼淚。
一如我所經歷的那樣,許多擁有這些宅邸的伊斯坦布林舊家族都曾因“遷居公寓”陷入過激烈的爭吵。原則上,沒有一個人願意看到這些古老的房屋被摧毀,但也沒有一個人能平息家族紛爭、不和,以及根深蒂固的敵意。以至於,很多家庭甚至因為財產糾紛而對簿公堂。其最終的結果,就是拆毀成為爭論焦點的宅邸,在其原址上建造起簇新而醜陋的公寓樓,而當初大家卻都說不喜歡公寓樓。事後,所有人又都會悲傷、難過地談起那座已被拆毀的舊宅邸。當然,他們掩藏了內心那不可告人的願望,渴望透過新公寓樓帶來的收入,來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此外,他們都不願意承受良心受到譴責的悲痛,對這一可恥交易負責,而是決心把它推諉給家族的其他成員。
伊斯坦布林的人口在很短時期內,就從一百萬激增到了一千萬,如果從上空望下去,你立刻就會明白,為什麼家族衝突、貪婪、過失以及自責之情都沒起到什麼好作用。你會看到下面的鱗次櫛比的水泥軍團,就像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中的軍隊那樣,一路掠劫所有宅邸、樹木、花園,連動物也不放過,如此強硬、無法遏止;你會看到這支大軍身後,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條瀝青馬路。這馬路一步步逼近你曾經居住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近。而你曾在那裡度過彷彿永恆的、天堂般的歲月。如果有誰在研究過地圖或是統計數字之後,在看到這支威武之師的行進軌跡之後,還期待會有某個人物能解決家族糾紛,那就真該看看托爾斯泰,他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持有怎樣的悲觀態度。倘若我們不幸生活在一個急劇擴張的無情城市中,那麼我們生活在此的房屋、花園以及街巷,那些塑造了我們記憶和自身靈魂的牆垣,就註定會被毀滅。
對那些反對毀滅的人,倘使他們想推遲這無可避免的最終打擊,等待他們的就是徵收。我幼年時代,很多伊斯坦布林狹小的奧斯曼巷道都被掃蕩一空,等待擴建成大街。被徵收就意味著被驅逐,意味著無家可歸,毫無公平可言。在過去的五十年裡,伊斯坦布林經歷了兩次大的道路擴建,或者說,經歷了兩次徵收和驅逐運動。頭一次的時候,我才六七歲。我記得,1950年代,我和母親曾驚慌失措地走在金角灣對面,置身於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