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萬家生佛愧不敢當,只是不想見到這繁華盛世付之一炬罷了。”
池墨的的思緒有些飄遠。
安史之亂對大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它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標誌,甚至從長遠的歷史來看,它甚至是整個中華歷史上的某個轉折點。
安史之亂後,整個中華無論是政治、經濟甚至是人民的心理乃至是整個民族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和姿態都有了巨大的改變。
天寶13年全國戶口統計為52880488人,如果加上隱戶、佃農、奴婢、士卒和僧侶等等不在統計範圍內的人口,有的史學家甚至估計當時全國總人口應該有八千萬人,光是長安所在的京兆府就由人口兩百餘萬。
而同時期,全世界人口也才堪堪超過兩個億。
哪怕是這麼多人,人均年糧食產量也達到了可怕的七百斤。
——在中華歷史上,這個人均糧食產量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2年才被趕上,而封建帝制時代大部分時間都趕不上這個標準的一半!
油陪熱餅可以成為主食,羊肉甚至也能成為尋常百姓家的常客。
在這個時代,也唯有在這樣的時代,詩詞歌賦、壁畫舞蹈等等藝術才能夠得到巨大的發展並被普通人津津樂道。
而安史之亂後呢?
粗略估計,損失人口三千萬——當然這個數字有不少爭議。
但不可否認的是,安史之亂因為反叛賊首安祿山是胡人,直接導致其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開始在中華文化中被大大加固,對武將的防範也開始與日俱增,原本開放包容的中華文明逐漸變得內斂且排外,中華文明開始關起家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不再關注世界,並一步步開始和世界脫軌,最終到了清末被徹底邊緣化——原本那個不斷對外輸出文化影響力,同時也在接受其他文明影響以完善自身的美好時代一去不返。
哪怕之後在有明一代誕生了下西洋這樣的壯舉,但其行為的根本目的也不是開放包容接軌世界,而是彰顯中華文明之威儀,和西方的大航海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但事實上,在池墨看來,安史之亂本質上根本就不是民族矛盾,而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是一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地方土皇帝在看到中央衰弱而自己強大的真相後在野心的驅使下發起的叛逆,無關這人是什麼民族。
否則,如何解釋那些對抗安祿山和史思明,對大唐王朝直到最後都還在盡忠的人當中出現了那麼多的異族武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