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事理。只要不是責罰和獎勵,就決不是徒勞無功。
“下及後代,風俗教化漸漸衰落。魏國的三祖,更加崇尚文詞,忽略君主的大道理,喜好雕蟲小技。下面的人跟從上面的人,就像影隨形響應聲一樣,爭相顯示文采,於是就形成一種風俗。江左齊、梁,這種弊病更為厲害,不論貴賤賢愚,只是務求吟詩詠賦。於是又丟掉了理而儲存了異端,追逐虛無微末,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超不出月亮露珠這些形象,積案盈箱,只是風和雲之類的景物。世俗用這些比較高下,朝廷要根據這些選拔官員。功名利祿之路既然已經開通,愛好崇尚之情就更加篤實。於是,閭里老少,貴遊子弟,還不知道天干地支,就先撰寫五言詩。至於羲皇、舜、禹的典章,伊尹、傅說、周公、孔子的學說,就不再關心,何曾聽得進去!把高傲放誕看作清高虛無,把抒發情感作為勳業功績,指責儒者的品德操行是古樸笨拙的,藉助詞賦而成為人格高尚的人。所以,文章日見繁多,政治日益混亂,確實是因為放棄了大聖的楷模,造成了把無用的當作有用的局面。丟棄根本,追逐末節,遍佈整個華夏境內,互相學習效法,時間越久就越加盛行。
“大隋承受天命,聖道始興,罷黜浮豔的文詞,遏止華麗的偽飾。不是胸藏經典,懷抱朴質,志存於道,心依於仁,就不能成為官員,側身官吏之列。開皇四年584,頒詔於天下,公私文章翰墨,都應據實而錄。這一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豔,交付有司追究其罪。自此以後,公卿大臣都明白了正道,沒有人不仰慕古代典籍,放棄華豔綺糜,選擇古代帝王的好典章,行大道於當世。
“如今聽說邊遠州縣,依然繼承那種凋敝的世風,選擇官吏,舉薦人才,不遵循法典規則。宗族同黨稱讚其孝順,鄉里歸於仁愛,要學習就一定學習古代典籍,交往而不隨隨便便的人,就被摒斥在門外,不加錄用;學習不依據古人,追逐世俗,隨從時議,寫輕薄浮豔的文章,結交朋黨而追求名譽的人,就選拔為官吏,舉薦到朝廷。大概是因為縣令、刺史不推行風化教育,還夾雜私情,心裡沒有公道。臣既然忝居憲司,就應盡糾察之職。如果聽到風聲就彈劾,恐怕要有很多人觸犯刑律。請求勒令有司,廣泛加以搜求尋訪,如有這樣的人,就陳述情狀送達憲臺。”
李諤又因為做官的人喜好自高自大,再次上書陳說其弊端,請求加以糾罪貶黜,以懲戒風範,隋文帝把李諤前後的奏章頒佈天下,四海之內都趨於風教,深刻地革除了弊端。李諤任職數年,務求存其大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