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並非所有質疑白芍芍團隊獲得“蘆花物理杯”的人都是不懂物理的, 就仿若那些同參加了這個比賽並進入到第三輪評審的其他參賽選手,絕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可他們確實都看不懂這篇《多重耦合振子系統下bec與s原子融合探尋》。
原因很簡單。
這篇論文過於前沿。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物理界一直都只是被愛因斯坦預言的存在,也就四年前堪堪被人工合成, 至今都無甚這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即使偶有幾篇討論bec存在意義及應用設想的論文, 無一被選用為核心期刊論文,便是因著沒有實驗資料, 從頭到尾都是車軲轆話在反反覆覆地說。
人或許總是恐懼未知的,大多數人雖沒有質疑bec存在的意義,卻無一例外都表示了對現下將之合理應用相關行為和實驗的不看好。也正是因此, 即使bec已經被人工合成了四年,有質量的論文也屈指可數, 更遑論是談及新實驗進度和設想的論文了。
因此, 除了參與進欒雲陽手下那個實驗的專案組成員,其他來人來看白芍芍他們這篇論文,無論外行、內行亦或者是有眾多科研成果傍身的物理學家, 在看到這篇論文的第一反應,都是仿若開啟新世界的茫然, 區別大概就是外行可能看半天也不懂, 而在其他領域成果顯著的物理學家在多方交流與探尋後, 還是能理解的。
當然了,後者足夠理智,也不會被媒體記者煽風點火的通稿,以及那些實力不足以至於未能獲獎的參賽選手不自覺的嫉妒不甘言論牽著鼻子走,網路上“理中客”、“正義使者”的那群“鍵盤俠”大多是純外行或半瓶水咣噹的存在。
眼見論文實在是看不懂,搞得整個人滿頭霧水,這些網友便去各大社交平臺艾特一些自己認為權威且靠譜的物理學家對這篇論文的質量和本屆改革後“蘆花物理杯”比賽的公正性進行評判。
吳一舟作為當代物理學家兼院士, 理論與科研成果皆豐,且是多所高校的榮譽教授,恰好性子又是很不服老的那類,很是喜歡跟著潮流走,各大社交平臺都有活躍賬號,時不時就會根據時事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還會和網友們互動和答疑,既權威又親民,自然成了網友們此時遇到這事最多艾特的人。
天知道,當吳一舟看到這些艾特時,內心有多麼想笑,面上也確實是勾出了個略帶嘲諷意味的弧度。
竟然艾特他?
給白芍芍他們那篇《多重耦合振子系統下bec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