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時清理爐子裡的積碳,步驟十分繁瑣。
但是好處更明顯,那就是太省錢了,其最高時速可達26公里\/小時,每行駛一公里僅需消耗一斤木炭。加滿一次木炭便能讓車輛持續行駛四個小時之久,實用性不言而喻。
李斯年便是乘坐這樣的長途汽車踏上了回鄉之旅。儘管從上海到寧波的距離不到250公里,但由於路況和車輛效能的限制,他們整整花費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抵達目的地,途中汽車還出現了一次故障。
到寧波府城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再到奉化的鄉下還有四五十公里的距離,雖說此時浙省治安還不錯,但在這個年代,夜間行路依然是人們心中的忌諱。鑑於此,李斯年決定在府城先住一晚上,明天上午再往家裡趕路。
寧波是1842年《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晚清的首批通商口岸,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此時這裡已經成為一座經濟較為繁榮的海港城市了,尤其是其金融業較為發達,各種錢莊遍佈城中,足有上百家之多,融資範圍遍及全國各大商埠。
隨意找了一家旅館住了一晚,第二天李斯年一行人便早早起身。從寧波到老家就要坐馬車了,這也是這個年代最常用的短途旅行的交通工具。
雖然專門的馬車行或騾馬市都能租到馬車,但其衛生條件堪憂。幸好隨行的趙管家辦事一向穩妥,他向府城內相熟的人家借了一輛私人馬車,車伕也是現成的。
車伕是一位中年漢子,他身穿一件破舊但乾淨的短打,面板因長年累月在戶外活動而顯得黝黑粗糙。
李斯年不願擠在車廂內,就坐在了車伕旁邊,一路上,馬車緩緩行駛,和風輕輕拂過,他眺望著遠處農田的景緻。
此時正是“三夏時節”,去年秋天播下的麥子油菜剛剛完成夏收,農民們又開始播種一年中最重要的農作物水稻和玉米,這是一年中第一個大忙季節,也是關係到全年糧食能否豐收的關鍵月份,對於農民而言是極其忙碌和關鍵的,因此很多人家都是全家齊上陣,從早忙到晚。
李斯年還記得小時候一到了這個時節,學堂就要放假,讓孩子們回家幫忙,李斯年有時候也在大哥的督促下去田野裡放飛自我。
在這個年代,馬車相較於汽車而言,顯然是更為可靠且實用的交通工具。它無需加油,不會因機械故障而突然停駛在半路,對路況也沒有太高的要求。車伕又是一個經驗老道之人,這一路上,馬車行駛得相當穩當,當太陽逐漸爬升至中天時,他們已經抵達了離奉化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