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外,還出資資助俄國民意黨人鬧革命,搞亂沙俄。
伊藤博文重傷後,大隈重信重新走上日本政臺,接替伊藤博文任內閣首相。但李經述始料不及,此時的大隈重信,已經不再像明治十四年以前那樣激進,他成立了立憲改進黨,把日本有知識、有財產、有名望的人組織起來,還建立了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前身——東京專門學校,為日本培養憲政和現代化的人才。根據李經述收集到的情報,伊藤博文在臨死前,把大隈重信請到了病床頭,乾枯的手指拼盡全力抓住了大隈重信的手,留下了政治遺言:“四十七武士……憲政”。
四十七武士,是日本廣為流傳的“臥薪嚐膽”忠義故事,這故事是真實的,講述的是歷史上18世紀時,一群日本武士為他們剖腹自殺的主人復仇故事,發生在幕府時期:赤穗城主淺野在江戶城中刀傷吉良,被幕府將軍綱吉處以剖腹自裁,他養的四十七名武士,以大石內藏助為首,臥薪嚐膽一年零九個月,為主人報仇,闖入吉良宅邸,殺死十八人,把首級供到淺野墓前,隨後,眾武士因為犯了國法,感到對幕府將軍不忠而羞恥,忠義難兩全,一個個切腹自殺謝罪。
伊藤博文臨終前對大隈重信說“四十七武士”,明顯是要大隈重信隱忍,實行憲政,等日本國力強盛了再給他報仇雪恥!李經述不禁為伊藤博文有這樣的見識而嘆息,也對日本的政治人物刮目相看——只要對國家有利,他們竟然可以在臨死前把自己未竟的事業,託付給以前的政治對手。也就是說,反對派跟反動派完全是兩碼事!
這種現象,在滿清官僚的思維裡,絕對不可能發生——只要反對就是反動,不只要從精神上批倒批臭,還得從上消滅才解恨,所以即便大家同坐在一艘破船上,都不吭聲,不會指出問題,表面一團和氣,直到統治的利益集團走向毀滅,葬身歷史的海底。
大隈重信擔任日本內閣的新一任首相,並沒有因為刺客是俄國人,就冒然和俄國人開戰,他和伊藤博文一樣,力壓軍部中的主戰派,派西鄉從道到長崎繼續和李經述和談。
伊藤博文被刺殺後,英美的輿論大多偏向於同情日本,李經述擔心中日如果再開戰,英美會租鐵甲軍艦給日本人,加上刺殺伊藤博文推遲日本憲政的目的已經達到,中國便在賠款方面作了讓步,最後中日達成了和議,將“長崎事件”定性為一起因語言不通導致的誤會:每一名逝去的北洋水兵賠款一萬兩白銀,受傷的北洋水兵獲賠一百兩白銀,立即付清。
李經述與日本人達成和議後,卻突然接到琉球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