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出爐的玉照,女大十八變,照片中的小姑娘和李斯年出國之前看到的那張又有所不同。
這是一張全身照,一身學生裝扮的小蘿莉亭亭玉立,含苞待放。
岳丈大人在信中說,未婚妻今年也已經上了大學,因為自已的緣故,都快二十了還是單身一人,希望賢婿早日學成歸來,儘早完婚云云,類似的話語前前後後絮絮叨叨的說了好幾遍。
李斯年翻了翻信紙,信上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賢婿安心”幾個字,他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頁都寫著兩個字,是“催婚”!
這讓李斯年一陣心悸。
信和支票並不是透過郵局寄來的。
雖然華夏在1914年就加入了萬國郵政聯盟組織,可以透過國際郵政系統寄送信件,但是信件可能需要經過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到達。而且,信件在傳遞過程中遇到丟失或損壞的風險也很高。
因此,透過熟人代傳信件還是此時的主要通訊方式。
信是一群從華國新來的留學生代傳的,代傳的人叫梁詩秋,祖籍也是浙省的,畢業於清華學校,比李斯年小三歲,但是人家已經開始在國內的雜誌上發表文章了。
李舉人年輕出仕的時候和對方的爺爺打過交道,因此拜託對方捎來信件。
和梁詩秋同行的幾人,也都是準備來米國攻讀博士學位的高材生,有許笛山,聞易多等人,還有一位年輕的女士,叫謝晚營。
幾人中要數許笛山年紀最大,他比眾人普遍大了八九歲,他祖籍是華國tw省的,在甲午戰爭tw被倭人佔領後,舉家遷回了大陸。
許笛山在中學畢業後曾經教過幾年書,後來又考取了燕京大學文學系,他這次是準備來哥大學習哲學的,巧合的是導師就是霍華德教授,因此他向李斯年請教了很多有關哥大的情況。
梁詩秋和聞易多則是選擇去科羅拉多學院學習文學,這是一所在米國頗具特色的獨立學院。他的課堂人數從來不超過25人,所有課程均透過研討班的方式教學,教授甚至經常招待學生到自已家中進行學術討論,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謝晚營考取的是波士頓的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她去那裡學習英國文學,韋爾斯利學院和斯嘉麗所就讀的巴納德學院一樣都是專門的女子學院,是米國東北部的“七姐妹學院”之首,學院致力於培養改變世界的優秀女性。
順便說一句常凱申的夫人就是韋爾斯利學院的校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