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李斯年聽後,想了想回應道:“非常感謝兄長的信任和推薦,若孫先生真能創辦這所軍校,我自然願意盡我所能前往執教,只是唯恐自己才疏學淺,誤了先生的大事。至於加入貴黨,我目前確實沒有這個打算。你知道我學成於米國,在米國加入哪個黨派是一件相對很嚴肅的事情,加入一個黨派就意味著你要支援和認同該黨派的政治主張,並在選舉中為該黨派的候選人搖旗吶喊,而目前,我尚未對自己的政治信仰有過深入的思考和定位,因此暫時還沒有加入任何黨派的打算。”
常凱深聽完李斯年的話,並沒有顯露出不悅,反而對他更加欽佩。他覺得這位小兄弟有著獨立的思考和堅定的立場,並非隨波逐流之輩。但他並未放棄,依舊耐心地勸說:“你不必急於做出決定,可以慢慢了解我黨的政治理念。若有機會,我很樂意為你引見孫先生。我相信,與他交流過後,你定會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動。”
常凱深當年就是在倭國留學時受到了“民國第一豪俠”青幫大佬陳其美的感召才投身到革命之中的,至於他最後為何會背叛革命,那就是後話了,至少此時的他還是以革命者自居的,並熱切地期望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在常凱深離開後,李斯年繼續埋頭於他的《西方哲學史》的撰寫工作。他打算在結婚之前將此書編撰完成,這樣等到婚後去了北京大學執教之時,就可以將此書作為教材。
因此他編寫的很快,也很用心,一段時間內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書籍的撰寫之中,每天都泡在商務印書館的“涵芬樓”裡面,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查閱資料。
這一天,李斯年終於完成了書稿的整體部分。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將哲學看作某種介乎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橋樑,並據此將西方哲學的發展歷史劃分為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和近代哲學三個時期。他深入地剖析了哲學在發展過程中,科學與宗教、社會團結與個人自由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看著厚厚的書稿,李斯年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又在序言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我寫此書的目的乃是要揭示哲學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並不是卓越的個人所做出的孤立思考,而是曾經有各種體系盛行過的各種社會性格的產物與成因。”
沉思片刻,李斯年又開始就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加以論述:“何謂哲學?……何謂哲學史?……”他的筆觸在紙上飛舞,每一個字都顯得那麼有力,那麼堅定。
沉浸在思考與寫作中的李斯年並未察覺到,一位身著藍色大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