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有大量的氫以及其同位素,可惜人類沒法利用。
真實技術達不到,望著金山銀山空發愁。
眼見一時半會也沒有好辦法,甘德話鋒一轉,想從另一個方向尋找希望,他放下平板,然後看向嶽淵,問道:“對了嶽總長,外星飛船呢?最近研究沒有進展?”
嶽淵搖搖頭,聽甘德一說到外星飛船,他知道甘德的想法。
“主體部分已經挖掘完畢,內部淤塞土層以及部分倉室,特別是駕駛室還在挖掘清理......目前還沒有什麼重大發現。”
由於整個飛船都陷入土層之中,為了儘量不破壞有可能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挖掘工作的進展一直很慢,跟考古挖掘也沒有什麼兩樣了。
以至於兩年過去,駕駛室都沒清理完畢。
而且,嶽淵對外星飛船根本不報什麼希望,主要原因是這飛船實在太破了,裡裡外外都是土層不說,清理出來還發現許多地方都已經生鏽了,完全沒有高階文明造物的不朽模樣。
所以早在災難發生之前,知曉飛船存在的都已經知道這艘破飛船不可能再飛了,要不是想挖出來研究它的各種構成材料,估計賣廢鐵都沒人收。
當然,最終情況如何還得把它的頭尾全部清理完畢才確定。
嶽淵估摸著,再過個一年半載應該能全部完成。
接下來,嶽淵又跟兩位科學家討論了半天,但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最後嶽淵只能叫他們先回去。
情有可原,畢竟兩人一個是天文學家,一個是材料學家,這種涉及到方案策略的,他們未必其他部門領導在行。
這不是懂不懂的問題,而是資訊掌握差異的問題。
嶽淵很清楚,所以接下來的日子,他便著急了各部門召開了多次緊急會議。然後各學科科學家、專家等專業人士旁聽,給想出的方案提供各種專業知識參考。
這樣的開會方式很有效。
比如有人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但有時候他並不知道這個辦法所用到的或者涉及到的東西是否能搞出來,這就要各領域專家來參與評估了。
就好似要渡江,然後有人想出了建造竹筏辦法,但他根本不知道製造竹筏所需要的技術,比如選用什麼竹子、竹子是否要曬乾、如何將竹子捆綁等等一系列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懂竹筏的專家來回答了。
在一次次緊急會議、技術研討會之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一些解決辦法,但無一例外都沒法實現,或者只是看似可以而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