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傳統史書上的記載是說武惠妃死後,李隆基因為思念武惠妃,身邊一直沒有寵愛的人,一段時間後,有人在他面前說壽王李瑁的老婆楊玉環長得十分漂亮,讓李隆基可以見一見,結果李隆基一見之下大為驚歎,一下子看上了楊玉環,就想把她據為己有,但一想到畢竟是自己的兒媳婦,如果運作不好,恐怕就得背上個公公扒灰的壞名聲。
經過詳細的思考和計劃,李隆基決定利用母親竇太后的祭日,先讓楊玉環出家當道士,理由是為竇太后祈福,然後為壽王李瑁另外娶了個老婆,如此看來李瑁和楊玉環大概也算是“被離婚”,李隆基做完這一切後,看看沒什麼風聲,最終把楊玉環接到內宮,至此兩個人終於走到了一起(太真得幸)。
我們不能否認傳統史書記載的真實性,但這種記載僅僅是事件的過程,因為上述的史料記載顯然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李隆基運作得到楊貴妃的整個過程中,史料上沒有記載楊貴妃究竟是個什麼態度。
你可以說在那個萬惡的封建社會,皇帝想要得到一個女人,那個女人當然必須得順從,膽敢反抗那就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坦白的講,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我要告訴你,李隆基想要得到楊玉環這件事兒本身連李隆基都覺得理虧,那麼兒媳婦的楊玉環應該是個什麼態度呢?
在我看來,不一定非得是極端的反抗,但是人倫道德在面對自己公公的時候,還是必須要講的,可是史料上沒有楊貴妃的隻言片語,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寫到這裡,我相信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什麼。但是我們先不要妄下結論,在下結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楊貴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除了史書無一例外的記載她貌美如花,甚至民間把她列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外,《舊唐書#楊貴妃傳》說她是“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新唐書#楊貴妃傳》說她是“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資治通鑑》天寶五載(746年)記載:(妃以)妒悍不遜”。
透過以上這些記載我們至少能得到兩條資訊,一方面楊貴妃是個美若天仙的才女,尤其是在音樂、舞蹈方面頗有造詣,這和李隆基很有共同語言,不然的話李隆基也不會看上她。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史料形容她的部分話語,雖然表面看起來像是在誇獎,例如“智算過人”、“智算警穎,迎意輒悟”,但仔細咀嚼其中的含義,寫史書的人其實隱約在告訴我們,楊玉環並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