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忙碌而有序,表情平淡而又一絲不苟。
過了許久,向南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從上午忙碌到現在,他已經完成了一幅古畫修復工作的百分之九十,只剩下接筆和最後的裝裱了。
接筆的過程則是整個修補過程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一步,一般遵循“先小後大,由上向下,寧淺勿深,寧幹勿溼”的接筆原則,從而使得整幅畫面色彩一致。
實際上,對於一張破損的古畫,修復好之後,畫面缺失的部分該不該接筆補全,業界一直存在不同觀點的交鋒,至今仍沒有統一的標準來遵循。
當下的普遍做法是,華夏大陸博物館的古書畫修復師會傾向於在畫意破損處進行補筆,而大陸以外的博物館大多采取的做法是隻有全色沒有補筆。
接筆跟創作是兩回事情,畫畫得好不一定接筆就接得好。
因為接筆的關鍵之處在於,負責接筆的人要深知畫意、用筆和畫作在當時朝代的習性,從而延續原作的精氣神。
如果不懂這些,強行接筆的話,那就是狗尾續貂了。
向南小心翼翼地將處理好的畫芯貼在長案對面的牆壁上,然後拿起一支毛筆,開始給畫面缺失部分進行接筆。
此刻,他的右眼裡又開始回放之前看到的那一幕:
清瘦男子捏起一支毛筆,細細落筆,轉眼前,連綿的山巒呈現,一絲絲雲霧開始圍著山間纏繞……
在看到山巒下方的怪石時,向南心念一動,畫面暫停了,重新慢放了一遍。
那清瘦男子畫下這怪石時的筆鋒、手腕轉動的方向和角度,都被向南看得清清楚楚!
與此同時,向南手裡的毛筆一動,那畫面上缺失了一半的怪石,飛快地呈現了出來,與右眼中看到的原畫,幾乎一模一樣。
接完這一筆,向南又繼續快進畫面,尋找下一處缺損畫面的場景回放……
……
“嘖嘖,真是個天才少年啊!”
賈昌道仔細端詳著手裡的這幅清代無名氏所作的《仿黃公望山水》,忍不住讚歎出聲,“這幅古畫如果交給我來修復,恐怕我也只能做到這種水準了。”
孫教授哈哈大笑起來:“小賈,你太謙虛了,向南還很年輕,至少還得磨鍊個十來年才能達到你的高度。”
“十來年?那也才30多歲啊!”
賈昌道心裡暗道,頗有點哭笑不得,“我都奔五十的人了,還跟個小孩子較什麼勁?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