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的塊壘,終嫌隔了一層;韋詞卻多有個人經歷蘊於詞中。至於李後主的詞,迥出溫韋之上者,乃是因後主的人生最具悲劇性,他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澆鑄成了後來者無法躋攀的詞作。
韋氏世居杜陵,端己的祖上韋見素,是唐太宗時的名臣,曾祖韋少微,玄宗時中書舍人。但到了端己這一代,家道已經中落了。他自小慈父見背,家裡經濟也陷入了困頓。端己天生才敏過人,更濟以力學,很早就顯露出驚人的文學才華。他的詩寫得很穠 豔,性格也疏曠不拘小節,與一般我們所理解的儒家士子不同。但他性情通達,見事明白,析理深刻,後來在政治上頗有一番作為,這是溫庭筠所不能及的地方。
端己在入仕以前,曾久居長安應考。唐代的科舉,五十歲能中進士,都算是年輕的,端己直到近六十歲,才中了進士。廣明元年(880)他赴長安應試,偏遇上促使唐代滅亡的一件大事,那就是黃巢之亂。黃巢是一個殺人狂魔,他攻佔長安後,燒殺擄掠,無所不為。端己亦身陷長安城內,不能走脫,直到兩年以後中和二年(882)的春天,他才逃離長安,取道往東,到了洛陽。中和三年(883),他寫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也是唐代最偉大的史詩《秦婦吟》。厥後流寓南方,先在潤州(今江蘇鎮江) 給人做幕僚,再至婺州(今浙江金華),總之是間關萬里,備嘗苦辛。景福二年(893)重赴長安應試,仍沒考上,直到次年即乾寧元年(894)終於考中,授官校書郎,當時他已經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他在詞中說自己是“ 洛陽才子他鄉老”,跟我們想象的那種風流倜儻、年少有為的才子是很不一樣的。
《唐才子傳》這樣評價端己:
莊早嘗寇亂,間關頓躓,攜家來越中,弟妹散居 諸郡。江西湖南,所在曾遊,舉目有山河之異。故於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群軫慮,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怨之文,一詠一觴之作,俱能感動人也。
大致是說大唐經黃巢之亂,山河舉非疇昔,加以人生的流離顛沛,無不增加他的愁懷詩思,他就像寫《懷舊賦》的向秀、寫《登樓賦》的王粲一樣,內心孤獨、悲涼,寫出的詩文,可以與屈原的《九歌》、張衡的《四愁詩》,以及蘭亭雅集的那些作品相媲美,感動人心。
清人趙翼詩云:“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晚清詩人文廷式也說“ 生人之禍患,實文章之幸福”。人生遭遇的不幸,會增加詩料,但不會讓本不具有詩人天性的人成為詩人,端己天生情感敏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