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翻是波斯有逸民說李德潤 (第1/10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5V4.jpg"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5943.jpg" />

花間詞人三大家,一般指溫庭筠、韋莊、孫光憲,李冰若先生和我的太老師朱庸齋先生則認為,溫、韋而外,僅李珣 有獨特風格。

按照明人胡應麟的觀點,大家是“ 具範兼鎔 ”,名家則是“ 偏精獨詣”,但也有諸體俱工而不免名家,如王維;在某一體裁上微有短板,卻不失名家的,如李、杜。以具範兼鎔 論,孫光憲的詞風固然非常獨特,時有警句,但風格不夠渾成,與溫、韋並列,恐怕還有未當。而若論情感的濃摯,只能溫、韋並稱,堪比崑崙泰岱,其餘只能算名山而已。在諸名家中,我偏愛李珣的詞。

李珣 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從血統上說,他並非中原人氏,而是波斯人的後代。但他生於中國、長於中國,接受儒家文化,最後成為五代時期一位罕見的有士大夫氣節的詞人。

李珣 字德潤,出生在梓州。他的先祖是唐敬宗時波斯商人李蘇沙。唐敬宗喜歡大興土木,建造宮室,李蘇沙曾獻上了罕見的沉香木材。李蘇沙後來一直生活在中國,大概也與中國人通婚,傳到德潤這一輩,有一個哥哥李玹 ,字廷儀,還有妹妹李舜弦,被前蜀的後主王衍納為昭儀。

德潤雖身膺外戚,但並沒有靠這層關係攀龍附鳳做大官,因為《花間集》僅僅把德潤叫作李秀才,或者叫作賓貢。所謂賓貢就是地方政府聽說某人很有才幹,於是具名推薦到中央去,讓朝廷來考核是不是有資格當官,到了朝廷會受到上賓一樣的接待,所以叫作賓貢。另外據宋代《茅亭客話》記載,德潤“ 所吟詩往往動人。國亡不仕,詞多感慨之音”。他在前蜀被滅後,甘願做遺民,其詞就有很多感慨興亡之作。

近代中國人,受進化論和唯物論的影響,不吝用保守、反動等惡諡加諸忠於前朝的遺民頭上。但在古代並不如此。司馬遷著《史記》,列傳中第一篇就是《伯夷列傳》,讚美不食周粟的殷商遺民伯夷、叔齊。選擇做遺民,不僅是讀書人的氣節,有時還是一種鮮明的文化立場。比如宋、明的遺民,他們所守望的,不僅是內心的道德律令,還是歷劫猶存的中華文化。

德潤是給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去做遺民呢?不妨來看一看宋代詩人張詠的《悼蜀詩》,是他到蜀地做官後寫的。詩中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網遊:我與病嬌青梅一起重生 全職劍修 悔婚之後,我兵臨城下你哭什麼 穿成聲名狼藉的女配 聖魔 林夕煜宸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清穿之康熙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