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起來了。
“對鏡方知頰有髭”,他記得這句詩是以《二十自述》為題寫下的。那年二十歲,剛剛長出汗毛似的鬍鬚,爾今已經全白了。
“不,我會長壽的……一定能……”
李鴻章的父親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進士,歷任刑部主事、郎中等職。太平天國戰爭時,隨軍出征。五十五歲死去,若不是軍務過勞,也許還能多活幾年。李鴻章的母親活到八十三歲。族中不乏長壽者。
中國有同姓不通婚的原則,但李鴻章的父母兩家都姓李。這是有原因的。本來他的祖先姓許,八世祖許迎溪與同村李心莊聯姻。李家無子,許家便把二男慎所過繼。在中國,改變姓氏可是件大事,大概年輕的許慎所相當反感。他雖然改姓為李,但不許後人忘掉原本姓許。
“十年……還能幹十年……就按十年考慮吧。”李鴻章淒涼地對自己說道。
我所幹的事,究竟對國家有多大的好處?近來,他經常思索這個問題。
組織淮軍,與太平天國廝殺,與捻軍爭鬥,那時候,大概是因為正當壯年,他從未猶豫彷徨過。
假如太平天國取得了天下,那現在會是個什麼樣呢?
那些大罵皇帝和孔孟是妖人的廣西燒炭工人和落第舉子的奇怪活動,也浮現在李鴻章眼前。雖然很粗野,但他們的組織裡有一種不可理解的東西在跳動。那種活力若用於今日之中國,也許能使中國的現狀好些。
“想這些事有什麼用。”李鴻章搖了幾下頭,想從頭腦中甩掉纏繞他的東西。
“你的力量怎樣啊?”彷彿有人從旁問了這麼一句。
三年前,第二次檢閱北洋海軍時,他所信賴的直隸按察使周馥(後為兩江總督)頗有感慨地說:“北洋海軍已經花了一千多萬兩,才有這麼一點點軍艦。一旦有事,靠它是戰勝不了外國艦隊的。大臣們都是些書呆子,不懂軍事,出了事卻加罪北洋。現在必須要求加緊擴大海軍,大聲疾呼。為國家計,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北洋海軍幾乎是李鴻章的私人軍隊,靠他自己千方百計地籌措軍費。按理說應該從國庫拿出更多的銀子,但他知道那是根本辦不到的。
“我的能力就這麼大了,即使再奏明朝廷,上諭也不過是‘著即會同有司共議’而已。更多的軍費肯定是要不來的。”他這麼答道。
“你是上年紀嘍!”周馥直截了當地說。
“也許吧。”他點頭應道。
李鴻章也曾想過: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