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所謂的滅亡,並非指國家就沒有了,國家仍舊是以紀國的名義存在。
但從公元前690年起,紀國便失去了獨立自由的權利,而是以齊國附庸的身份在膠東半島苟延殘喘。
所謂附庸,就是指國土面積已經不足五十里的小國,其宗主不再是大周王室,一切貢賦都繳納給自己的宗主國。
紀國的宗主國,從此便是齊國了。
紀國,雖然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春秋十二諸侯,但這是一個為我們留下許多歷史文化的諸侯,值得我們尊重。
紀國也稱己國,是大商王朝在東方的一個諸侯國,以姜為姓,定都於紀城,即今天的山東省壽光市。
大周王朝建立後,姜子牙受封於齊國。
齊國的建國,是一個與東夷各族激烈戰爭基礎上才得以建國,其中當時山東半島有一個強大的萊國,是齊國的勁敵。
當時姜子牙為了齊國的安定,上書天子,在萊國、齊國之間建立了紀國,具體在齊國以東,萊國以北,疆域與齊國相當。
當然,這個建立的紀國,並非是新建立,而是承認了紀國作為原大商王朝的諸侯在大周王朝也是一方諸侯這個地位。
紀國與齊國的矛盾,始於周夷王年間。
由於當時齊國國君齊哀公在擴張領土中與紀國有了矛盾,紀國就向天子周夷王告狀。
理由卻不是兩國領土糾紛的問題,而是列舉了大量齊哀公違反周禮的事。
結果周夷王大怒,在齊哀公朝見天子時當庭拿下,處於烹殺極刑,並收回齊國自建國起便享受的代天子以討四方不尊的權利。
就這樣,紀國成了齊國世仇。
歷代齊侯,就將滅了紀國作為戰略目標,一方面是為了報仇,另一方面,滅紀是齊國擴張的必由之路。
本來強大的紀國卻偏偏自以為是,不好好發展國力,慢慢地在與齊國對抗中吃緊,於是選擇與魯國結好。
魯國也不願意看到山東半島上齊國一家獨大,於是也力圖儲存紀國,抑制齊國的擴張。
公元前590年,紀國被滅。
紀國公室後人就以紀為氏,這便是中華姓氏中的紀姓淵源之一。
除了姓氏文化外,紀國還為我們留下了紀侯簋、紀侯壺、紀侯鬲等周朝青銅文物,喜歡文物的讀者可以去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