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明珠暗投 (第1/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解讀《事件中心》

尹燁

華大基因CEO

心臟移植手術能救性命於倒懸,這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渴望實現的一項技術。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已經對這種技術進行過設想。據《列子》記載,志強氣弱的魯國公扈與志弱氣強的趙國齊嬰同找扁鵲看病,扁鵲便用刀剖開兩人胸膛,取出心臟互換。由此看來,將扁鵲肖像用作1987年第二屆環孢素A(器官移植劃時代抗排異藥物)會議的會徽,正是基於這一設想的表達。

直到1967年,這一設想才部分成為現實——世界上的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宣告成功,一顆車禍死者的心臟被移植到一位心臟病患者的體內,重新開始了儘管短暫卻生機勃勃的跳動。1984年,出生13天的美國女嬰接受了狒狒心臟的移植手術,術後存活了三個星期,這是人類迄今在接受動物心臟移植手術後的最長存活紀錄。2016年,異種移植的轉基因豬心臟幫助狒狒存活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似乎意味著科學家可以在技術改良的基礎上獲得人類心臟的替代品,解決心臟來源不足的問題。即便如此,異種移植所帶來的排異反應依然是致命的。

隨著幹細胞技術和3D細胞列印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得到了新的啟發。他們開始嘗試用患者自身的幹細胞培養所需的器官。如此一來,移植到患者體內的新器官不會出現排異反應,術後也不再需要服用昂貴的抗排異藥物。目前,科學家已經成功用幹細胞技術培養出了迷你腎臟和迷你心臟,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不過,要利用這兩項技術完成一例心臟移植手術,依然不是那麼的簡單。人們的擔憂普遍存在於兩個方面。一來,技術雖然具備實現的可能,卻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和完善;二來,圍繞此類器官的使用會帶來一系列關乎人性和道德的考量,一個允許相關技術應用的寬容輿論環境仍然在構建之中。

這雙重的疑慮都在尼迪·奧科拉弗的短篇科幻小說《事件中心》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在小說中,奈及利亞總統豐彌做心臟移植手術的訊息不脛而走,引來舉國譁然。與當前科學家的設想不同,《事件中心》為總統準備的人造心臟不再從動物身上求取原料,而是以植物組織為基底,利用自體幹細胞和3D列印技術得到:

<blockquote><blockquote>首先要用清潔劑清洗菠菜葉子,剝離上面的細胞;剩下的纖維素結構,葉子清透,內部帶有形似動物組織中的血管的網路,彼此堆疊在一起,形成心臟生長的基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媽咪扮醜後,總裁爹地掐腰寵 入贅 每天要花五千萬 逆天屍神 差點沒了蛋 李慕言江南 嬌妻甘為他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