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超級智慧的哲學思索會遠超人類的想象 (第1/2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解讀《晚禱》

陳學雷

國家天文臺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團組首席科學家

星際旅行和人工智慧是科幻小說最常見的題材,那麼人工智慧乘坐飛船進行星際旅行呢?

恆星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如何才能穿越這片廣袤的空間?這是硬科幻作家面臨的一個難題。為了把星際旅行故事縮短到便於人類想象的時間範圍,有些科幻作品用目前還不知道如何才能實現的技術(如《星際迷航》的“捲曲空間驅動”),有的用天賜的意外機遇(如《星際穿越》裡的“蟲洞”),或者乾脆是原理不明的技術(如《星球大戰》裡的超光速引擎)完成這種跨越。如果要用已知的原理,比如核動力火箭,即便完全不考慮現實的技術和經濟可行性,飛往太陽系外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也需要幾千到幾萬年的時間(“突破攝星”計劃設想把微航天器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使這一時間縮短到幾十年,但不能載人),這遠遠超過了人的壽命。人們想象著利用類似冬眠的原理把人冷凍起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凍;或者,飛船上裝上足夠多的人群,讓他們生殖、繁衍,經過很多代人後才最終抵達。這些都是我們在科幻小說中經常看到的故事場景,甚至火箭技術先驅羅伯特·戈達德和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也都設想過未來的人類以這種方式實現星際旅行。

人工智慧技術產生後,出現了另一種可能性,即由人工智慧進行星際旅行。其實就現實而言,在沒有人類維護的情況下,做出超過人類壽命的機器,技術上並非易事。目前壽命最長的航天器是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航天器,它們並沒有智慧,只能根據地面發出的指令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即便如此,這兩個航天器迄今還“活著”,就已被視為技術上的奇蹟。不過,人們還是想象能夠造出比人壽命更長的機器,能夠承受歲月的磨損,即如《晚禱》這篇科幻小說中的執行一次十萬年星際旅程的人工智慧。

早期,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是,它們機械、固執、沒有情感,完全根據硬邦邦的邏輯規則行動。對於這樣一種異類,人們在心理上是排斥和恐懼的。因此,在科幻作品中,它們通常扮演反面的角色,典型的代表如《2001:太空漫遊》中的哈爾9000。不過近年來,一些人工智慧並不是那麼機械、死板了。在一直被視為頂級智力遊戲的圍棋中,它們徹底擊敗了人類,但並不是像原來人們以為的那樣靠超強的記憶、錙銖必較的精確計算,反而是靠和人類一流圍棋手類似的一種直覺或者說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媽咪扮醜後,總裁爹地掐腰寵 入贅 每天要花五千萬 逆天屍神 差點沒了蛋 李慕言江南 嬌妻甘為他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