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免費教育?
免你個頭!
群臣忍不住在心中吐槽。
事實上,大明王朝的教育體系已經很是完備了。
經過洪武朝不斷地完善舉制,現在永樂朝的貢舉制十已經分完備。
鄉野間設立學舍,每三十五家辦一“社學”,生員沒有定額,為稚子幼童啟蒙;地方上有縣學、州學、府學,每天供應生員飲食,給天下學子開闢出一道求學之路。
府、州、縣學府所招收的學子,以官員子弟及普通百姓子弟之優秀者、年十五歲以上、讀過“四書”的為合格。
每月有小考,大考三年一次,成績優秀者,先送到行省,再選拔最優者送至京師,入國子監進學修德,妻子可隨行,朝廷負責一切費用。
學成後由天子召見,分科擢用,其任用之職務有御史、知州、知縣、教官、經歷、縣丞、部院書吏奏差、五府掾史等。
至於鄉里學舍之教師,由郡守縣令選擇有學行者擔任之,鄉學同樣三年一大考,師生均有升級制度,十分完備。
大明辦學之盛況,遠遠超過了唐宋時期,誠可謂是“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不過太祖爺朱元璋起初並不重視科舉,按照他的計劃,參加科舉的必須是學校的生員,但學校生員做官則不一定非要經過科舉,如國子監學子考核透過後便可出任官員。
大明也因此施行學校與科舉交錯的取士政策,“科舉必由學校,而學校起家可不由科舉”。
也就是說,要參加科舉必須先入學校進學,學校中的佼佼者不經科舉也可以給官。
只是不同時期,歷代帝王對科舉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一樣。
比如永樂皇帝陛下,明顯更加重視科舉大考。
畢竟科舉大考是國家公平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是國家的柱石和根基。
在大明朝,想要做官,容易,也不容易。
科考按流程分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而參加院試前必須先參加各府縣由地方學政主考的府試和縣試,透過後取得童生身份,才能參加各州由地方學政主考的院試,如此而言實際上是五級。
透過院試後取得秀才身份,又稱為生員、茂才,第一名稱之為案首。
考中秀才的學子便獲得了一定的特權,比如免除賦稅、徭役,可以向縣官提出建議等。
並且秀才相當於“潛力股”,進能參加鄉試考取舉人,退能開設私塾,收受束脩(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