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了一個“遊戲好望角”;因為孩子父親有痛風,冰箱上貼著醫囑,家務操作上自然更復雜和煩瑣。此外,她還在陽臺上種菜種花,收養了一隻狗,調教了一隻鸚鵡。廚房裡醃著自制的特色泡菜,冰箱裡凍著和孩子DIY的酸奶冰棒……
回家後我想了很久,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樣的,而人們更有天賦和願意傾注時間、才能的地方也是不同的,誰說好的家庭主婦不需要管理、排程、運籌帷幄的才華和經驗呢?
在外界看來,這位媽媽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孩子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並無特殊之處,但對於身處在家庭中的一家人而言,她就是安定美滿的錨。
有人問臺灣清華的教授彭明輝:“對於那些曾抱有人生抱負與夢想的全職媽媽,該如何面對沒收入、沒專業表現的角色?”
彭明輝回答:“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有二者:一是加深、加寬、加厚自己對人性高貴面的瞭解;二是讓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變得更美好。”
從這兩個角度看,選擇全職媽媽的角色跟選擇上班沒兩樣——同樣都需要留時間去增長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心靈的深度,同樣都有機會造福別人。而對於全職媽媽最大的挑戰,其實在於,人必須儘早學會靠自己對自己的瞭解去肯定自己,靠自己內在的成長去肯定自己。
所以,不必老把全職媽媽與“犧牲”“奉獻”一詞掛鉤,你全職待在家裡,確實成全了孩子和家人,但也要成全自己。
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美國大學的人文教育》一書中曾提到:“大學的作用,就是在普通的知識傳遞之外,提供一種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主旨,就是教會我們要自覺地生活,賦予我們尋找和定義所做之事的內在意義的能力。”
學習、沉澱、交流、思考、再沉澱,越多的教育,賦予我們的應該是對於目標的思考、開展行動的執行力、發現事物的意義,從容把握自己的生活,以及做出選擇的能力。
二十世紀曾有一本在嬰兒潮一代長大成人後反思社會的小說,叫《教授的女兒》,裡面有句話記不清原文了,但印象深刻——家庭是一個社會的細胞,當我們覺得追求社會幸福是一個宏大命題時,不妨轉而去實現個人的家庭幸福,因為在這個機體裡每一個細胞都愉悅幸福了,整個社會才能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