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比票面價值略低。面值十元的國庫券,收購者只出九元或者八元,等到期之後,去銀行兌現,就能賺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潤。這樣做的缺點是要求資金雄厚,可以將國庫券在手裡留存一兩年的時間,等到期兌現。
另外一種非正規的方式,就是直接纂改國庫券的到期時間。用很低的價格,比如七折甚至六五折從持有者手裡收購未到期的國庫券,然後用藥水改掉券面資訊,冒充已到期的國庫券去銀行騙取本金和利息。
八十年代初期,市場經濟才剛剛開始有一點概念,連雛形都還談不上。整個經濟社會的風氣非常良好,坑蒙拐騙之類的案件,幾乎從未發生過。一切都是公對公,大部分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也很正統,經濟詐騙案是一個極其新鮮的名詞。當時國家發行的正式貨幣,防偽水準都不高,更不用說國庫券了,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防偽措施。
所以搞這種非正規國庫券生意的人,最開始居然能頻頻得手,國家蒙受損失之後,才逐漸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採取了一定的打擊措施和防範措施。
當然,範鴻宇不可能去搞這種類似詐騙的“生意”,他想做的是正規的國庫券交易。利用思想解放和資訊優勢去賺點錢花。
據範鴻宇所知,八十年代中期,股票市場第一批股民中著名的“楊百萬”,最初就是做國庫券生意發家的。以十萬元本金,連續滾動,很快就賺到了一大筆錢。在另一個世界,九十年代時,範警官閒來無事的時候,看過有關楊百萬的“傳記”,對此印象十分深刻。而他在地區公安處上班的時候,在八十年代末期,也曾參與處理過國庫券詐騙犯罪案件的處理,對其中正規和非正規的操作手法都很清楚。
當下,範鴻宇仔細向趙歌介紹了國庫券生意的基本流程。
趙歌的頭腦十分聰明,範鴻宇這麼一說,她馬上就明白了個大概,只是還有點顧慮,漂亮的黛眉微微蹙了起來,曲起手肘,託著自己白皙纖巧的下巴,望著範鴻宇,猶豫著說道:“鴻宇,這生意,人家怕不願意吧?已經到期的國庫券,他去銀行跑一趟,十塊就能變十二塊,為什麼要原價賣掉?”
範鴻宇微微一笑,說道:“總還是有人不明白的。再說,多數人都怕麻煩。機關工作人員,一般手裡的國庫券也不多,也就十元左右,多也不過二三十元的樣子,利息才幾塊錢,這點錢,他們一般都不願意去銀行跑一趟,上門收購,等價交換,或者多給一塊錢,通常他們隨手就換了,也不耐煩多跑。這生意,關鍵是基數比較大,十個人之中,有五個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