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的小飯館二樓,臨時隔出個小宿舍,開始走街串巷收購起國庫券來。
趙歌思維比較縝密,儘管她很相信範鴻宇說的話,但小飯館依舊照常營業,她仍然每天做她的廚娘,“日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萬一國庫券生意不順利,還能有個吃飯的地方。趙歌沒讀過現代金融著作,卻也明白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進一個籃子裡的道理。
範鴻宇和夏言也加入了這個收購團隊。他倆本來就是城裡人,比趙歌老家來的那三個後生更加熟悉縣城的情況,在城關鎮也有些熟人。
收購過程很順利。
如同範鴻宇當初預料的那樣,那些藏有國庫券的幹部和職工,聽說有人以現金回收國庫券,大多數都喜出望外,忙不迭地將國庫券換了現錢,不少人只收票面價值,利息一分不要。
這玩意,是不是能兌現都不好說,還利息呢!
訊息閉塞,思維僵化,往往就表現在眼光和前瞻性上。
不過幾天時間,九千元硬扎扎的票子,就變成了八千多面值的到期國庫券。
這一天,範鴻宇照舊在人事股辦公室喝茶看報。他參與收購國庫券的行動,主要是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和星期天進行,上下班還是必須準時的。
都已經被“流放”了,再給人留下吊兒郎當的印象,怕是不大好。
範鴻宇很清楚,至少邱明山還是很關注他的。
不管改文章的最終結局如何,反正他在邱明山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歷史終究不可逆轉,那他就是瘋子,一旦局勢朝他預料的方向發展,他就是天才。邱明山成功保住權位之日,就是他範鴻宇“東山再起”之時。
他面對“流放”的表現如何,必然會影響他在邱明山心裡的“評分”。
邱明山這種帶著濃郁儒家氣度的領導人,很看重一個人“寵辱不驚”的定力。
事實上,別看範鴻宇在農機廠的日子過得十分悠閒,卻是時刻在關注著政治大局的走向。每天的《群眾日報》,《青山日報》是必讀的,每晚的新聞聯播也必看,藉此解讀最高層釋放出來的某些資訊。
邱明山那篇文章在《群眾日報》上刊發出來之後不久,範鴻宇終於在《群眾日報》上看到了呼應的文章。文章由中央某個研究機關的一位著名理論家執筆,對邱明山那篇文章的思想和論點表示明確贊同與支援,在《群眾日報》顯眼的位置上刊登出來。
看著這篇文章,範鴻宇的雙眉微微眯縫起來。
有反應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