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中原實現和平相處,那是符合列國諸侯的利益的。
齊僖公是這樣想的,魯隱公也是這樣想的。
此時的魯隱公見宋國與鄭國死磕上了,而且宋國貌似已經動員了他的那些同盟成員國,如果自己不努力一把,中原真的要大戰了。
決定為中原和平事業作出貢獻的是齊國,國君齊僖公在當時春秋江湖扮演了一位和事佬的角色,他熱情洋溢地邀請衛宣公、宋殤公到當時屬於大周王朝的直屬地溫邑的召開盟會,史稱瓦屋會盟。
瓦屋在哪裡呢?
瓦屋其實不是一個地名,而是當時溫邑一間蓋了瓦的房子。
這很搞笑吧?史料居然會記錄這樣一場盟會,但放在當時,可能這是不搞笑的。
當時的房舍,一般是用草作頂蓋的,而且地基也是極其簡單的,不象現在的房子搞樁基工程。
那個時候的房舍一般就是直接在地上立木,木入土估計也是極淺,這樣一來,房子的結構是不牢固的,所以很少有人用瓦作頂。
也就是說,能夠用瓦作頂的房子是非常稀罕的,也不是普通人家蓋得起的,也許在整個溫邑,就這麼一處房子是用瓦蓋作頂,所以一提瓦屋大家都知道在哪裡。
瓦屋會盟的精神就是齊國建議鄭、衛、宋等國要放下當年五國伐鄭這檔子事,中原諸侯應該摒棄前嫌,共結友好,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魯隱公看著齊僖公如此費心盡力為鄭國和宋國、衛國調停,而且貌似包括鄭國在內的各國都願意聽從齊國調停,心裡緊張得很。
不管如何,由於自己背棄過與宋國的同盟,如果宋國與鄭國講和了,沒有了鄭國的牽制,宋國可以以此為藉口來討伐魯國,那魯國豈不是攤上大事了?
讓魯隱公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鄭國果然和宋國簽訂了友好盟約,魯隱公的汗馬上便來了。
他一邊命令在魯國重鎮中丘築城,以加強防衛,一邊加強與齊國的聯絡,雙方互派使者聘問,向中原諸侯表示兩國堅固的同盟關係。
這可能還不夠,得主動向宋國示好。
魯隱公想了想,有了,邾國不是曾經討伐過宋國嗎?那如果自己教訓一把邾國,宋國人肯定很開心。
那就這樣幹了。
邾國也真是可憐,作為魯國的附庸國,卻總得不到魯國的庇護,平時經常受宋國欺負。
後來中原出了個鄭國,他便去討好鄭國,希望鄭國能夠幫他一把,於是積極參與鄭國的伐衛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