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女子十年不出…學女事,以共衣服…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公孫弘緩緩誦讀著一篇‘禮記’,但讀完之後並沒有繼續往下敘述太多的意思,而是迴歸今天課程的正題,講《儀禮》一篇。
桑弘羊展開竹簡遮在自己面前,朝陳嫣露出一個了‘你知道的’笑容。然而陳嫣卻目不斜視,自顧自地認真聽課,就像是課堂上最最模範的好學生——現在的年輕人啊!就是太天真了!
真的以為老師不知道學生在搞小動作嗎?站在上方的老師根本就是把學生的一切舉止都收之眼底了!只不過是不說出來而已!
不過陳嫣也明白為什麼桑弘羊要這樣作怪,實在是公孫老師今日講課的內容很有意思。類似初中上生物課的時候,講到男女性徵的部分,說說卵巢、睪丸…長大以後回想就會覺得沒什麼,但當時總有人會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公孫弘剛才唸誦的是一篇‘禮記’…不是《禮記》,這之間還是有點兒差別的。
孔子當年給弟子上課的教材有六本,分別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的《禮》並不是後世名氣更大、流傳更廣的《禮記》,而是稍顯陌生的《儀禮》。
而所謂的‘記’,在孔子時代其實是一種文體,讀後感、議論文什麼的。而‘禮記’的本來含義,大概就是學完《儀禮》某一篇之後心有所感,所以寫的一篇讀後感,發發議論。
後世的《禮記》其實就是從孔子弟子所作的‘禮記’中選輯,最終成書。所以編者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版本。後世流傳的版本又被稱之為《小戴禮記》,正是因為編者是戴家兩兄弟中的弟弟!對應的,他哥也編過一部《禮記》,後世稱之為《大戴禮記》。
此時後世最為認可的《禮記》還沒有誕生,各家倒也有一些不同的選本——不同的學術大佬都是要教學生的,自然也有各自的一套輔助教材。‘禮記’在他們看來大概就是教輔資料、優秀作文精選那種東西吧。
也就是在未來,位置才越抬越高,成為‘經書’了。
不過這種事也不奇怪,朱熹最初作《四書章句集註》,這也是教輔資料,用來輔導書院學生考科舉的。等到了明清,卻成了讀書人的教材!
作為儒生,公孫弘上課講《儀禮》簡直是吃飯喝水一樣正常。而講著講著,難免旁徵博引,唸誦的那一段就來自一篇名為《內則》的‘禮記’,在禮記中也算是精品了。
非要說為什麼引得桑弘羊作怪,則在這篇小文的內涵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