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齊桓公彈壓諸侯,是責怪他們不“尊王”,等諸侯各國都含著牛血發誓擁戴周天子了,齊桓公就開始“攘夷”了。
當時可以攘的夷合計四種: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些異類民族,今天早已經融入漢人社會,不復存在了。而他們的基因,則隱藏在我們血脈,偶爾在你的額角或者我的下巴,出現返祖現象時,還暗示出一點當時的特色。然而,夷狄最火的時候,“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一度把我們華夏民族搞得亟亟可危。他們在諸侯邊境,見縫插針,像蟎蟲和蝨子,把周朝的子民們,搔擾得渾身癢癢。當初西周被咬得不行,就東遷四百公里,從陝西中部挪到河南中部,變成了東周。不料,西戎也像隨身蝨子一樣,向東方浸潤,追在文明的頭上製造頭皮屑。其中一部流竄到河北省的東部山區,成為山戎部落。
公元前七世紀春秋初期,山戎民族發展到了頂峰,頂峰的標誌,就是人口的繁多。人丁興旺固然是好事,人多手多嘛,但糧食和肉供應就緊張了,特別是初春時節,青黃未接,舊的黃色的儲存吃光了,而山野裡還沒有返青。山戎人餓著肚子,綠著眼睛,只好去打城裡人的秋風。
離山戎最近的大城市,就屬燕國了。燕國在商朝時候就有了,是商王的方國。到了大周朝初期,燕國成了周的諸侯。周武王把自己的哥們“召公”封到燕國當國君。召公是個仁義有能力的人,從前曾在陝西掛職鍛鍊,坐在一棵海棠樹下接待群眾告狀。後來為了紀念他,老百姓不捨得砍這棵樹,並且賦了《甘棠》一詩表彰他的政績:“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你們不要砍這顆海棠啊,這是召公坐過的地方來的啊!
就像姜子牙去了齊國、周小公去了魯國,召公去了燕國,擔任第一任國君,地點在北京市西南郊外。但這時北京地區的燕國並不風光,地處偏北,經濟落後,是可憐的弱國。傳到了春秋時代,燕國國君燕莊公,照樣每天不招誰不惹誰地過日子,很少能輪到去攙和中原事務。不料,不找麻煩,麻煩來找他。東邊兩百公里處的山戎,扶老攜幼地來找麻煩了。
燕國人怕死了這些夕發朝至的山戎窮親戚,乾脆把自己鎖在嚴絲合縫的城牆裡躲著。當時城牆沒有外包磚,是夯土的,如果用明朝的紅夷大炮去轟,當然不堪一擊,但是對付只有牙齒和爪子的山戎人,足可抵擋一氣。唯一的弱點什麼東西都有弱點,大俠也有弱不禁風的死穴,是城牆必須有個城門,而城門不得不拿木頭來做,即便鉚了青銅釘做保護,仍然是怕火燒的。
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