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忠嗣大錯特錯!
在我看來,居功自傲的心裡促使了王忠嗣敢這樣直言不諱的和李隆基講話,但事實證明,無論你功勞多麼大,和領導講道理,那是不想幹了!
王忠嗣的拒絕讓李隆基心中很是不爽,但即使這樣李隆基出於穩定大局的考慮,並沒有和王忠嗣計較,當時王忠嗣的部將董延光在得知這個訊息後,主動向李隆基請求率軍攻打石堡城,李隆基讓王忠嗣分一部分兵給董延光,王忠嗣雖然勉強同意了,但分給董延光的兵都是些素質不高計程車兵,自此董延光內心開始怨恨王忠嗣。
事實上,當時的軍隊雖然是在王忠嗣的掌控之內,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也僅僅是存在於理論意義上,因為你打完仗還是要回去的,回去了還得面對皇帝。
當時王忠嗣的另一個部將李光弼就提醒王忠嗣,要看清這件事的本質所在,分兵給董延光是李隆基的決定,現在王忠嗣把素質不高的兵給他,如果董延光打了敗仗,一定會將所有責任推給王忠嗣,到時候皇帝一定會將王忠嗣治罪。
李光弼的勸說正應了當事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但固執的王忠嗣並沒有接受,他的理由很簡單:即使皇帝真的治罪也不過是將自己貶官,而如果拿數萬將士的生命去換一個戰略意義不大的地方,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
在我看來,王忠嗣雖然嘴上說不在意被治罪,但他其實未必真的意識到事情會像李光弼說的那樣,然而事實證明,後來事情的走向完全印證了李光弼對他所說的話。
順便說一句,李光弼是契丹王李楷洛的兒子,當時還只是王忠嗣手下一員不起眼的將領,但誰也沒有想到多年後,在那場使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叛亂中,他居然會成為挽救大唐帝國國運的人。
李光弼的勸說並沒有打動王忠嗣,不久後董延光真的打了敗仗,上疏李隆基說王忠嗣故意給他設定障礙,才使自己吃了敗仗,請求李隆基一定要將王忠嗣治罪。
對於李林甫而言,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兒!
李林甫無時不刻的希望王忠嗣能夠犯下錯誤,自己才好有機會整他,現在董延光的上疏讓李林甫找到了機會,於是他開始藉機陷害王忠嗣,同時也開始了對太子李亨的第三波攻擊!
李林甫明白,前兩波攻擊自己出手夠狠,雖然是在李隆基的默許之下,但太子李亨的地位依然穩如泰山,他十分清楚李隆基的內心所想,如果這一次自己依然衝鋒在前的攻擊李亨,他不知道李隆基會是個什麼反應,也許會產生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