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家鄉。
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因病辭官回鄉,當他走進家鄉那熟悉的村落,看見幾個玩童在嬉戲玩耍時,多年來他那掩藏於胸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屈指算來,距離他當年離家已經悄然走過了50多年的時間,熟悉的鄉音依然未變,但自己的容貌卻從當年的英氣豪邁變成了鬢毛已衰的老態龍鍾。
不過即使走的再遠,也終有回來的一天。
此刻,我回來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此時的賀知章不禁發出慨嘆之聲,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雕刻的印痕,自然、逼真,語言聲韻彷彿自肺腑自然流出。或許正是因為自然平實,使得這首詩千百年來成為下自三歲頑童,上至八十老翁可以瞬間脫口而出,琅琅上口的詩句。
多少離鄉的遊子在最終踏上故土的瞬間,也總會發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慨,他們慨嘆韶華易逝,人生易老,世事滄桑,更加深深的體會到什麼叫落葉歸根。
事實上,《回鄉偶書》一共有兩首,除了上述的第一首之外,在我看來,第二首更加表現了賀知章那高超的作詩技巧: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以物喻心,在湖波不改的襯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顯得愈益深沉。但詩句卻依舊是那麼自然而不留痕跡。
後世的陸游在評價兩首《回鄉偶書》時說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的確,兩首詩並不是以天馬行空般的詩意而顯得出神入化,卻在一種親切、平實之中,將人們帶進一種無限感慨的化境。
兩首《回鄉偶書》蘊含了賀知章將近50年的思鄉之情,或許因為下筆千言,勁道過猛,在寫完兩首詩不久以後,他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享年八十六歲。
賀知章晚年自號“四名狂客”,後人們便依據他的這個號,給他送上了“詩狂”的稱號,其實在我看來,這個稱號並不準確,賀知章雖然性格放曠,史書也記載他晚年放蕩不羈,但我覺得這一切都源於他內心深處對人生無常慨嘆的深深隱藏。
從某種角度而言,賀知章雖然一生順暢,但從詩人的角度來看,他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