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6 (第4/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個印象:約瑟夫伯伯和阿格農先生之間並沒有偉大的友誼。

當約瑟夫·克勞斯納教授和阿格農先生二人碰巧相遇時,那小路上剎那間有了禮貌而冰冷的感覺。他們會把帽子舉到一尺來高,微微欠身,大概都在從內心深處希望對方永遠消失,湮沒在深淵。

約瑟夫伯伯不覺得阿格農先生多了不起,認為阿格農先生的創作長篇大論,有股鄉村野氣,用各種各樣伶俐過頭的領誦者的裝飾音點綴。阿格農先生則對此耿耿於懷,但最終報了一箭之仇,在塑造長篇小說《希拉》中那個荒唐可笑的巴赫拉姆教授這一形象時,把諷刺矛頭直指約瑟夫伯伯。幸虧約瑟夫伯伯死在《希拉》出版之前,因而免除了巨大的精神痛苦。而阿格農先生多活了幾年,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擁有世界聲譽,不過他也深受其苦,眼睜睜看著塔拉皮尤特大街兩人一同住過的那條死衚衕被重新命名為克勞斯納街。從那時到去世,他不得不忍受屈辱,做克勞斯納街上著名的阿格農。

於是乎直到今朝,命運故意作對,決意讓阿格農之家佇立在克勞斯納大街中央。

而克勞斯納之家則註定被拆毀,命運還是故意作對,在那裡造了一幢普普通通的方形公寓樓,俯瞰一群群遊人經過阿格農之家。

注 沙烏爾·車爾尼霍夫斯基(1875—1943),生於俄國,20世紀20年代移居舊巴勒斯坦,做過醫生,30年代定居耶路撒冷,是最重要的希伯來詩人之一。

</aside>

注 指著名的猶太曆史學家、希伯來文學家約瑟夫·克勞斯納(1874—1958)。他是作家家族鏈條上的一個重要人物,是作家父親的伯伯,但作家在敘述時,習慣將其稱作“克勞斯納伯伯”。

</aside>

注 比阿里克(1873—1934),生於烏克蘭,1921年定居特拉維夫,素有“以色列民族詩人”之稱。

</aside>

注 哈西德主義,指18世紀出現在東歐的猶太教虔修派運動。

</aside>

注 伊薩克·洛伊夫·佩雷茨(1852—1915),生於波蘭,現代著名意第緒語和希伯來語小說家。

</aside>

注 尤里·尼桑·格涅辛(1879—1913),希伯來語小說家,生於烏克蘭,後輾轉歐洲。

</aside>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網遊:我與病嬌青梅一起重生 全職劍修 悔婚之後,我兵臨城下你哭什麼 穿成聲名狼藉的女配 聖魔 林夕煜宸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清穿之康熙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