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
趙佗的目光從道路上的行人臉上掃過,看著他們滿是憂愁和無奈的神色,亦不由心生憐憫。
就像扶蘇在偏殿裡說的,自秦王政十一年,派遣王翦、桓齮攻打趙國開始,十年之間秦國連年征戰,攻趙五次,歷時九年才將趙國掃滅,中間還覆滅了韓國,之後又馬不停蹄北上伐燕。
看似戰果豐碩,秦威煊赫,向天下人昭顯了秦人的兇猛剽悍。
實則背後是無數關中子弟的血與骨堆出來的,秦國大軍雖然也會徵召佔領區的六國之人,但真正的精銳主力還是本土的秦人啊。
連年戰爭,不僅讓關中秦人死傷眾多,關中農田更是有許多荒蕪。
比如趙佗這支伐燕的部隊,冬天出去,秋天回來,大批青壯年直接錯過了春耕。還有王翦之前率領的滅趙主力軍,更是連續兩年不沾家。
關中水利雖好,農田雖然肥沃,但在這麼多壯勞力缺席的情況下,田地裡的收成又能有多好呢?
收成不好歸不好,但該交的租稅口賦也是一分都不能少。
秦人要交的賦稅,首先就是按人口徵收的口錢算賦。
到漢初時,人在十五歲以上到五十六歲之間都要出賦錢,每人每年徵收一百二十錢。
秦的口賦要重於漢,雖有邊遠貧窮地區會降到四十錢的額度。但在廣大內地,人均往往在一百二十錢以上,多者甚至能達到一百八十錢,五口之家,一年就要交出九百錢的口賦,十分嚇人。
秦謠有云:渭水不洗,口賦起。
指的就是渭水邊冤死者的血肉還未洗乾淨,口賦又來奪人性命。
在秦昭襄王時甚至實行小孩都要繳納口賦的制度,導致秦人在聽聞親戚友鄰家中有人去世的時候,便去祝賀,聽聞親戚友鄰家中有孩子出生時,就去弔問。
此為“賀死吊生”,一切皆因口賦而起。
所以就衍生出一些貧困的黔首,殺子抵賦的風氣。
拿不出錢交口賦,那就把孩子殺了,這樣一來就能少交一份錢。
秦律規定父母殺子要“黥為城旦”,但又“非公室告,勿聽”,不知是否也有這個因素。
秦律中還有一條“其子新生而有怪物其身及不全而殺之,勿罪”。
意思是你生下來的孩子如果是個畸形兒,長得和怪物一樣,就可以正大光明將其殺死,這不屬於犯罪。想來也有多一個孩子就要多交一分口賦錢的緣故吧。
固定的口賦之外,有時還會增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