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23 火災與廢墟 (第3/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中。毀壞的地區,就像是戰後廢墟;每片空地佇立在那裡,等待著它們的新生活。這生活充滿了永無休止的恐懼和各種傳聞。有些傳聞說,某些土地主會比其他的人幸運些,能得到政府補償;有的傳聞是關於某些額外的徵收,討論土地規劃圖;有些傳聞則說,某個強權政客想盡辦法要保留某處街道,或者對規劃圖進行調整等等。只要看到沿著博斯普魯斯和金角灣的道路,拐向了經過村落市集的鄉村小道,人們就會知道,那裡一定住著某個富豪或是權貴,這條道路才因他們的居住而改道。談論這些事情的,往往都是共乘計程車裡的老女人,給人理髮的年邁理髮師,還有那些總是喜歡寬闊路面的計程車司機——這些人狂熱地痴迷破壞,特別是後者,總是抱怨路面遠不夠寬暢而認為破壞還不夠徹底。伊斯坦布林的新人對城市舊貌和其文化感到惱火,他們渴望的,還不僅僅是寬敞的巴黎林蔭大道,他們拒絕一切先於他們之物。因此,共和國企圖抹去城市內的基督教和世界化的建築、拜占庭乃至奧斯曼的遺蹟。1970年代,國內汽車製造廠開始運營,使得中產階級也能買得起汽車,對高速公路的需求最終預示著,過去很快就會被淹埋在水泥與瀝青之下。

觀察城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遊客或是新到不久的外鄉人,以外在的眼光,來觀察其樓房、古蹟、街道以及天際線。另一種是內在觀察,這座城市有我們熟睡於此的房屋,有迴廊、電影院以及教室,城市的各種氣息、光線還有色彩構成,這些都是我們最珍貴的回憶。對那些僅從外在來觀察的人來說,一座城市也許會與下一座城市極其相似,但城市的多樣回憶才是它的靈魂,它的廢墟便是其最有力的證詞。

在1980年代那次涉及面最廣的拆遷、驅逐中,我湊巧在塔爾拉巴什大街(Tarlabaşi)漫步。推土機一路推進,一部分人圍在那裡觀看。工程自那以後,持續了好幾個月。每個人都逐漸習慣了,憤怒和反抗開始漸漸消逝。儘管下著綿綿細雨,牆垣還是坍塌下來,在倒地的瞬間變為灰燼。我們就站在那裡看著。此時,對我來說,更讓我憂慮的,不是看到別人的房屋和回憶被摧毀一空,而是看到伊斯坦布林在諸如此類的扭曲之中,改變了形貌;意識到我們的生活與之相比,是如何的短暫和脆弱。孩子們在斷壁殘垣間玩鬧,拾著門窗和木頭碎片。此刻,我深深地明白,這些碎片代表了多少失落的記憶,在某些時刻,這記憶甚至就是我們的第二本性。

幾年前,我去看過一棟空蕩蕩的,即將被拆毀的樓房,它是希什利塔拉基公立中學的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總裁是個纏人精 校園逍遙高手 黑書 大唐改革家 深海古卷 我轉生成了地表最強的弟弟 霍總,夫人甩掉你後線上徵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