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3章 (第3/7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相同,後面還要說到。

襯字的使用在詞裡已有,如[望江南]起調本為三、五句格,敦煌曲子詞中一首:“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次句六字。[菩薩蠻]過片本為五、五句格,敦煌曲子詞中一首:“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作六、七句格。這兩首詞裡的“似”字、“上”字、“直待”字,實際就是襯字。但當時僅屬於民間歌詞中的偶發現象,未引起詞家的注意。

從唐代的司空圖起,就要求詩歌有“韻外之致”。宋人詩話裡強調這一點的更多。梅堯臣說詩要“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張戒主張“情在詞外”,反對“詩意淺露,略無餘蘊”;姜夔說“

語貴含蓄”,提倡“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宋詞的重視含蓄寄託,更為明顯,不僅宋末王沂孫、周密一派人這樣,就是辛派詞人也有不少美人香草、寄託遙深之作。不過他們還來不及在理論上加以總結,僅由張炎在《詞源》中提出過“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的意見。這個工作由清人替他們做了,張惠言、賙濟、劉熙載、譚獻、陳廷焯等人在這方面都有過不少闡發。

見元人燕南芝庵《唱論》。

貫酸齋序《陽春白雪》,曾舉出元曲作家的幾種風格,如“滑雅”、“平熟”、“媚嫵”、“豪辣灝爛”等;鄧子晉序《太平樂府》,說他“以馮海粟為豪辣浩爛,乃其所畏也。”足見酸齋是推崇這種風格的。

參閱朱權《太和正音譜》、任訥《散曲概論》。

關於對仗,還有扇面對、重疊對、聯珠對等多種,可參閱周德清《中原音韻》,朱權《太和正音譜》,王驥德《曲律》。

胡侍:《真珠船》。

《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凡作樂府,古人云;‘有文章者謂之樂府’,如無文飾者謂之俚歌,不可與樂府共語也。”又說:“樂府語可入小令,小令語不可入樂府。”

參閱《中原音韻·作詞十法》。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三十二歲登金進士第,歷任縣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員外郎等職;後入翰林,知制誥。他處在金王朝走向衰亡的時代,蒙古貴族多次出兵侵金,他曾攜家南逃,在顛沛流離中,目擊蒙古侵略軍的暴行,和北方人民的痛苦呻吟,寫下許多現實主義詩篇,反映這一時代的****,表現國破家亡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 假太監回眸一笑百媚生 臣本布衣,帶女帝一統八荒 醫途權路 趙卿顏李玄昭1 梁淺汪澤深 諸葛會物理孟德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