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譯 序 (第2/6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們可以大談民族、歷史、社會、哲學問題,但難以表達私人情感,而且面臨著巨大的語詞缺失,因為希伯來語不是他們的母語,難免在表述時似是而非,甚至出現滑稽可笑的錯誤。

就是在這種充滿悖論的兩難境地中,老一代猶太人,或者說經歷過大流散的舊式猶太人(Old Jew)在巴勒斯坦生存下來。迫於生計,他們不得不放棄舊日的人生理想,不再耽於做作家和學者的夢幻,去務實地從事圖書管理員、銀行出納、店鋪老闆、郵局工作人員、家庭教師等職業,並把自己的人生希冀轉移到兒輩的肩頭。

兒輩,即作品中的“我”及其同齡人,出生在巴勒斯坦,首先從父母——舊式猶太人那裡接受了歐洲文化傳統的薰陶。布拉格大學文學系畢業的母親經常給小主人公講述充滿神奇色彩的民間故事與傳說,啟迪了他豐富的文學想象;父親不斷地教導他要延續家庭傳承的鏈條,將來做學者或作家,因為“我”的伯祖約瑟夫·克勞斯納乃著名的猶太曆史學家、文學批評家。父親本人通曉十幾種語言,一心要像伯父那樣做大學教授,但小主人公本人在時代的感召下,嚮往的卻是成為一名拓荒者,成為新型的猶太英雄——他們面板黝黑、堅忍頑強、沉默寡言,與大流散中的猶太人截然不同。這些青年男女是拓荒者,英勇無畏、粗獷強健。這類新型的猶太英雄,便是以色列建國前期猶太復國主義先驅者們所標榜的希伯來新人(New Hebrew)。

根據近年來社會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的研究成果,猶太復國主義被認作是以色列的內部宗教(civil religion)。猶太復國主義的目的不僅是要給猶太人建立一個家園和基地,還要建立一種從歷史猶太教和現代西方文化的互動作用下發展起來的“民族文化”。不僅要從隔都(ghetto)即隔離區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且要從“西方的沒落”中解放出來。一些理想主義者斷言,以色列土地上的猶太人應該適應在當地佔統治地位的中東文化的需要。因此,一切舶來的外來文化均要適應新的環境,只有那些在與本土文化的相互作用中生存下來的因素才可以生存下來。為實現這種理想,猶太復國主義先驅者從以色列還沒有正式建國之時便對新猶太國的國民提出了較高要求,希望把自己的國民塑造成以色列土地上的新人,代表著國家的希望。以色列建國前,這種新型的猶太人被稱為“希伯來人”(實乃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同義語),以色列建國後,被稱作“以色列人”。

在這種文化語境下,“大流散”不光指猶太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媽咪扮醜後,總裁爹地掐腰寵 入贅 每天要花五千萬 逆天屍神 差點沒了蛋 李慕言江南 嬌妻甘為他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