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李鴻章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觀,心想難怪在歷史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李鴻章幾乎以一人之力,就撐起晚清帝國洋務和外交的半邊天!
李經述也想替父分憂,他認為1879年的中國,最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那日吃過晚飯,便向李鴻章建言道:“父親大人,現在大清國東面日本國對琉球、臺灣虎視眈眈,南邊法蘭西起兵越南,西邊英吉利對西藏圖謀不軌,北邊沙俄對新疆覬覦已久,中國處處受人欺凌,主要原因是沒有一支強大的水師。要是在地面作戰,大清和列強抗衡,還有一二分勝算。如是海戰,中國根本沒有可戰之艦。當年英法聯軍就是從海上攻打天津衛,直取北京城,圓明園之恥當讓朝廷驚醒。父親何不向朝廷建言建立北洋水師?”
李經述的意見和李鴻章的想法其實不謀而合,五年前李鴻章就分六項策略籌議海防,上奏朝廷,但遭到了李鴻藻為首的“清流派”阻撓,連左宗棠也極力反對,說大清一向重在佈防陸疆,海防要耗費巨資,沒有必要。1879年,朝廷權力鬥爭很複雜,不只洋務派和清流派水火難容,東宮和西宮兩位太后的意見也越來越不一致。還有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各有自己的勢力,關係都很微妙。對李鴻章來說,還有一個更強勁的對手,光緒皇帝的老師翁翁同龢,他反對“海防”,主要因為“海防”是李鴻章提出來的,凡是李鴻章提出來的政策,他一般都反對,原因傻子都看得出來,他和李鴻章有父死兄徙的私仇——當年太平天國長毛禍亂,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棄城逃跑,曾國藩讓李鴻章代為上書報告朝廷,本來這只是例行公事,結果李鴻章妙筆生花,翁同書被判“斬監候”。翁同龢的父親一聽兒子受此重刑,受不了這個打擊,一口氣沒緩過來,兩腳一蹬歸西了。
李鴻章聽到兒子的建議,捋了捋花白的鬍鬚,喝了一口茶,站起來拍了拍李經述的肩膀,道:“痴兒,你現在是有些才華,但缺乏歷練。朝廷的形勢現在很複雜,人稱有四派,帝師、王佐、鬼使、神差,帝師以翁同龢為首,一幫清流大臣附和,守舊;王佐指軍機處,李鴻藻、恭親王等都是軍機大臣;鬼使是指總理衙門,以恭親王為首,主外交和洋務;神差指神機營,以醇親王為首。東宮太后和西宮太后的關係也都很微妙。你紙上談兵,倒是頭頭是道。須知建水師要買軍艦和火炮,沒錢寸步難行。左宗棠出征新疆,朝廷就向洋人的銀行借款超過一千八百萬兩白銀,現在哪裡來的錢籌建水師呢?你要記住,人心有多複雜,政治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