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案加碼,搞出一種紙面上看能培養高階人才的體系來。而等到實際落地時,又為了放大部分學生畢業而閹割課程難度。
4擺正心態,做好預期
然而,無論理工科專業現在存在多少系統性問題,它們仍然是大部分高考生的主要選擇。
因此我並不會建議高考生「不要選擇理工科專業」,而只會給出「慎重選擇理工科專業」的建議,在做出選擇之前,需要將以下兩點考慮清楚,做好心理準備。
第一,要做好面對嚴酷的課業壓力的心理準備。
理工科專業內部的兩極分化是系統性的,並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雖說國家需要理工科人才,但這是掌握核心能力的高階人才限定,和大部分畢業生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掌握核心能力的路是崎嶇的,需要在一定天賦的保障下投入大量精力才有可能成功。
第二,要做好最終只能進入產業一線的心理準備。
對佔絕大多數的最終未能掌握核心能力的人來說,進入產業一線是最終的結局。產業一線的工作需要的將是技術而非知識,到那時學歷並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無論你是985、211或是雙非、二本、專科畢業,做的工作都會是相似的。
但進入生產一線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失敗。
比如說同一片工地上,可能同時有雙非土木和同濟土木的畢業生;對同濟的畢業生來說這無疑是難以接受的,但反過來想,這也使得普通學校的工科專業擁有了更高的價效比: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和高考比自己高100分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理工科專業就業邏輯
1引言:「對口專業」之迷思
對口專業這個說法,更多其實是從早年計劃經濟,大學生工作包分配的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
當時的情況是「計劃經濟」,即國家根據需要,計劃培養人才,因此50年代組建了大量的單科性理工科學校,比如北京航空學院,北京鋼鐵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石油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等等,所謂綜合性大學只有文理,而且數量很小,比如北大,南大。
這時專業與行業,專業與崗位的對口是明確的,自然也就有了「專業對口」和「對口崗位」的說法。
與這種分配機制相伴的是直接面向特定行業、崗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時還有直接面向特定行業的專業設定,比如說人大曾經就有「工業經濟系」和「農業經濟系」的院系設定,直接面向工業部和農業部。
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