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減輕工作強度,工會制衡,政治權利的照顧)。
但是,第二個層次(資本對全人類)的剝削就難治了。非得社會主義高階階段(共產主義)不可。
第一個層次的剝削好比表面症狀,相對好治,相對容易緩解。
第二個層次的剝削好比病根,難治多了。
而且,第二個層次的病根不除掉,光是在第一個層次努力緩解症狀,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比如說,原有的「治療手段」(如高福利等)越來越面臨「耐藥性」(很多緩和矛盾的手段,投入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差,也越來越受到牴觸和反彈,比如奧巴馬醫改)。
所以,歷來都有人努力嘗試尋求根治療法,也進行過不少實踐(以各社會主義國家為主,尤其是蘇聯)。
比如,試圖消滅私有制和市場。這樣不就公平了麼?大家腳底下都不墊磚頭,不就沒人高人一等了麼?
需要啥東西,劃撥,想要啥,直接下指令生產,也不需要買賣了。
人為給每一個人安排事做,比如「三個人換一個燈泡」,就算是人人都參與勞動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計劃經濟」。
可實際上,這條路沒走通。
因為,即便是不允許私有,可總該有個所有制吧?總不能「莫須有」吧?
於是,為了對抗「私有」,就有了「公有」。
可是,所有制、生產關係、經濟體制必須是客觀具體的,光一個「公有」的說辭,太寬泛。
那麼,公有又進一步具體到國有、集體所有。
而為了執行起來更明確,還得更具體(否則,只說國有、集體所有,豈不是你指望我,我指望你,誰都不管事),這就更是一步步具體到政府所有,政府下設的具體機構主管,明確由某某(官員)負責。
至於計劃……你再怎麼「計劃」,你能計劃到美國去?
人家說了,我知道你需要這套裝置,但我不管你蘇聯地盤上是什麼規矩,起碼在我這,這裡是市場經濟,除非拿錢買(至於怎麼掙錢,那是你的事),否則不給。
你能「劃撥」自己國內的,還能劃拉到我家來?難不成你打我?
更何況,「需求」這個東西的彈性是很大的,好比我早上起來想吃香蕉,然後在辦公室看到同事嘔吐了,恰好是黃色的嘔吐物,一噁心又不想吃香蕉了,想吃蘋果,然後在下班路上看到一朵紫色的花,聯想到葡萄,又覺得更想要葡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