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這位「副署長」小聲說道:「這東西在臺灣,明面上是種減肥藥,實際上在地下,很多人都拿它當毒品吸……」
這一下,劉招華徹底來勁了。
當時的他還並不知道,這個所謂「覺醒劑」,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冰毒」。
對方見劉招華一點就通,乾脆連製毒的原理都講給他聽。
劉招華聽得哈哈大笑,簡直比聽相聲還享受。
幾天後,那位「副署長」偷偷塞給他一包東西:「你要是有本事,就試試,能不能搞出來……」
03
劉招華一看,包裝上寫著「麻黃素」,產地內蒙古。
幾天後,他把自己關在一家小賓館的廁所裡,只花了兩三個小時,就合成出了少量的冰毒。
要知道,此時是1988年,而我國第一次繳獲冰毒的記錄,是在1991年。
這意味著,劉招華很有可能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私下搞出冰毒的人。
當他這批50克的樣品遞給那個「副署長」時,對方簡直覺得不可思議——居然有人能在沒有實驗室,沒有專業裝置的情況下,單槍匹馬,一次性就製出了冰毒。
「你們大陸果然是人才濟濟。」
「你錯了。不是自誇,全中國能做到的,可能只有我。」劉招華拍了拍胸脯,自得地笑了。
「副署長」掏錢包,抽出幾張鈔票:「這錢你先拿去。以後有合作來找我。」
「錢就不必了。我倒是聽說,你們臺灣的化工專業書不錯,有機會的話,幫我帶幾本。」
後來,對方果然很快便捎來了一本臺版的《有機精細化學》。這本和另一本《大學有機化學》教材一起,成為了劉招華早年從不離身的兩本書。
擔任法警期間,劉招華的工資只有56塊錢,他不止一次和同事抱怨「這點錢怎麼夠瀟灑?」
發現製毒這條「致富捷徑」之後,他便開始盤算,怎麼開始幹。
在當時的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浪潮剛剛湧入福建,商業環境還很淡,願意做生意的人不多。
而劉招華由於能力出眾,被法警大隊抽調,負責參與招商引資。
一來二去,他便和不少領導熟識了,又交結了一批商人:港臺、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都有。
這些人成為了他的人脈和資源。幾年後的1991年,劉招華便在賽岐鎮的海邊租了13畝地,蓋了三座化工廠,製造塑膠產品。
顯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