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h2>1</h2>
在朝鮮發生“壬午軍亂”那年,法國佔領了越南的河內。
法國最初向越南大規模出兵是1858年,藉口保護天主教徒,與西班牙共同出兵。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由“亞羅號事件”引起的。法、英兩國聯合出兵,進攻被太平天國軍弄得疲憊不堪的清政府。英法聯軍攻進北京以後,燒燬了圓明園,大肆掠奪,時為1860年10月。《北京條約》簽訂後,實現了停戰,法國便把兵力指向越南南部——“南圻”。1862年法國強制越南簽訂《西貢條約》,要求割讓包括西貢在內的三省一島。
法國對中國的雲南虎視眈眈。它不甘落後於列強瓜分中國的競賽,正積極準備,打算從地下資源豐富的雲南開始,逐步向四川、廣西伸出侵略的魔爪。法國預定以湄公河為入侵路線,但調查結果,發現湄公河上游不能行船,於是改向越南北部,要從紅河,即元江,滲入雲南。
越南與朝鮮一樣,都是清的“屬國”。1802年,阮福映歷經三十年平定了內亂,建立新王朝。第二年,清政府派廣西按察使齊布森冊封他為“越南國王”。在內政方面,同朝鮮一樣,清政府只管冊封,保持宗主國的名義,而不加干預。不僅對於朝鮮,對於琉球也是如此。實際上琉球已在島津藩的統治之下,但表面上又接受了清政府的冊封,因為不如此,無法進行貿易。清的冊封使來到琉球時,島津的官員們便躲藏起來,清使肯定知道這種情況,但裝作不知。
長期以來一直是相安無事,不料19世紀末,朝鮮與越南幾乎同時發生了糾紛。朝鮮有日本插手,越南有法國涉足其間。
日本也好,法國也好,都想把朝鮮、越南當作自主的“獨立國”,直接進行外交。而清政府卻千方百計要保住“宗主國”的招牌。
法國佔領河內,本意就是要取消清政府在越南的宗主權。“壬午軍亂”的前一年,清政府駐法公使曾紀澤(兼駐英公使)照會法國外交部,提出:“越南久屬中國,法國無視宗主國,與越南所訂之條約不能予以承認。”
關於越南問題,曾紀澤向本國政府提出七項建議,如:要求越南向北京派出高階官員,讓越南官員作為中國駐法公使館的隨員駐在法國等。但均遭李鴻章反對,未能實現。
對於前一條建議,李鴻章以“按制陪臣不得住在京師”為由駁回。
大院君就是因為同樣的理由,不能住在北京。大院君是朝鮮國王的生父,也是自己兒子的臣下。在清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