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劉永福是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人,壬午之年滿四十五歲,精力充沛。本名劉義,字淵亭,貧農出身。當他懂事時,雙親已成流民。他跟著父母到處流浪,或許連貧農也不如。
他原籍廣東省欽州。《清史稿》中記載他為廣西上思人。上思縣自古屬廣西,距欽州不遠。大概是父母四處流浪,曾一度住在上思,因而人們把他當作上思人。就劉永福本人來說,原籍是欽州還是上思,無關緊要,反正祖父、曾祖父也都是流民。有人問他原籍是哪裡,他便苦笑一下:“非得說出個地名來嗎?”
如果非說個地方不可,他倒想說,是社會的最底層。這樣來說明劉永福的來歷,或許更符合事實吧。
父親精通武術,是兒子的武術啟蒙老師。流浪時期,一家人有時給人家打短工,有時在珠江支流當船工。
使刀舞棍,擅長拳法,這種青年人走上行俠之道是很自然的。
當時,在中國長江以南,盛行名為“天地會”的秘密結社。
天地會又名三合會、三點會。它的支派有匕首會、雙刀會、哥老會、致公堂、青幫、紅幫等。參加結社的人對外稱“天地會”,對內稱“洪門”。關於名稱的起源,說法不一。入會施禮時,高唱“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據說“天地會”之名就是由此而來的。
關於天地會的源流,眾說紛紜。一說是同國姓爺鄭成功結成一黨的反清復明的秘密結社,一說是被清廷鎮壓而逃亡的少林寺殘餘的秘密組織。
那個時代的人覺得清政府靠不住,於是,自己想出各種相互扶助的方法和組織。天地會,與其說是顛覆清政府的秘密結社,不如說它具有更濃厚的相互扶助組織的色彩。
以少數民族而統治中國的清政權,當然害怕人數眾多的漢族的團結,甚至對於相互扶助的宗教性團體,也神經過敏。因此,人們在結社時,不管什麼目的,都必須謹慎從事。所有的結社,都是秘密之中進行的。這種保密性質本身就容易產生各種猜測,再加上結社者又有意造出一些傳說掩人耳目,於是,煞有介事的奇異故事就越來越多。
流傳下來的傳說是真是假姑且不論,總之,天地會是一個包括底層群眾在內的巨大組織,具有徹底的反政府傾向,這是不容置疑的。各地都有山堂主,也就是當地的首領。
劉永福十七歲時成了孤兒,二十一歲時入天地會的一個山堂。山堂主吳鯤,又名亞終。
劉永福二十一歲時正是咸豐七年(1857年),太平天國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