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石感到萬一長沙失守,日軍全力南下,通往越南的國際路線必將喪失,因此曾決定修築川藏公路,以便未雨綢繆,提前打通與印度的第二國際路線。
劉文輝到重慶謁見蔣介石,蔣介石就此相托,並且表示所有經費都可由國民政府負責,不須西康承擔。因川邊和西康人口稀疏,擬採用部隊合作施工的方式,即劉文輝準備兩個團、“中央軍”派三個團,由劉文輝統一指揮作業。
劉文輝一直以防備藏軍為辭拒絕出川抗戰,但修築川藏公路,事關抗戰大局,他找不到合適的理由立刻回絕,當場只得諾諾以應。
第二天軍委會即找劉文輝磋商細節,劉文輝勉強應付,回到成都後即找來鄧錫侯、潘文華商議。後面這兩人異口同聲,都說蔣介石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施“攫康咽川”之計:“三個團的中央軍入康,挾以優勢裝備,再輔以政治力量,西康之勢危矣!”
按照鄧、潘的說法,此舉“不僅危及西康,而且四川亦將陷於腹背受敵之勢,現在必須設法拒止,方為上策”。
一說到可能危及自己在西康的統治,劉文輝後悔莫及,連忙說:“蔣介石當面指示,我思想上毫無準備,以致無法推脫,現今之計當為如何?”
鄧、潘在外戰時刀都鈍到不行,內鬥方面卻個個有如智多星一般,兩個人腦袋碰腦袋,很快合計出了“上策”。
劉文輝致電軍委會,說西康的全部軍力加上保安隊,已有兩萬多人,足以勝任工程需要,“勿勞中央軍入康”。
撂下這些話,劉文輝便返回西康進行軍事部署。潘文華除贈送給劉文輝一批軍火外,又密令自己所控制的駐川部隊暗中警戒,以支援西康。
當時成都黃埔分校有師生官兵幾千人,潘文華亦派部監視。伴之而起的則是謠言紛傳,這個說“中央軍”已過內江,那個說軍校學員已全副武裝,自“七師長逼宮”後,危機再次籠罩巴蜀大地。
蔣介石明知這是“鐵三角”在對他進行集體抵制和示威,但前線烽火正熾,後院絕不能起火,他只能像處理“七師長逼宮”那樣,忍氣吞聲地給劉文輝發去電報。
在電報中,蔣介石不僅同意“中央軍”不入康,而且還言不由衷地誇獎了劉文輝,說他在修築川藏公路上能獨任艱難,替“中央”分勞。
預想中的川藏公路以康定為起點,直達印度邊境,全長四五千裡,途中高山峻嶺,險灘惡水,乃一浩繁工程,以西康極為貧瘠的人力物力,若無國民政府參與,劉文輝哪裡能夠獨立完成,事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