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奇,他不否定孔子說得對,將孔夫子的仁德高高舉起的同時,再討論實踐的問題。
漢宣帝曾經說過,漢家制度,王道霸道糅之,更簡單直白一些,就是儒皮法骨。
披著儒家道德的大旗,做著法家約束人的事兒。
張居正沉默了片刻,這種理論和實踐並重的思考,讓張居正思考了許久,才俯首說道:“陛下神明夙悟,真天縱也。”
講筵還在繼續,在皇帝和首輔的一問一答中,一個時辰的時間,過得飛快。
朱翊鈞收起了所有的草稿紙,微微欠身,結束了今日的講筵。
“恭送陛下。”張居正長揖,等到陛下離開後,大明首輔才走出了文華殿,正中午的陽光的照耀之下,讓張居正有些炫目,只是稍微停頓了片刻,他露出了一絲笑意,端著手,邁著四方步,四平八穩走向了文淵閣。
小皇帝認真起來,果然讓人非常放心,張居正已經看到了小皇帝的明君之相。
大明儒學士們,早就不在乎孔夫子的話究竟何意,大明皇帝何必在乎呢?
張居正是個循吏,他的政治主張也是:重用循吏,而慎用清流。
循吏,就是守法循理的官吏,懂得變通、知道如何做事,做成事的更注重實踐的官吏;
清流,指那些遇事不講變通,一味尋章摘句、吹毛求疵、小題大做的官吏;
張居正是個循吏,他剛進文淵閣,就看到了中書舍人抱了一大堆的奏疏進了文淵閣內,這些奏疏,都是搭救雒遵、景嵩、韓必顯的奏疏。
一個時辰的時間,足夠大明的科道言官們反應過來了,三個言官彈劾一部大臣,遭削官身回籍閒住,大明科道言官們不搭救才是奇怪。
張居正開啟了這些奏疏,思考了良久,並未下筆,而是每一封奏疏上,都貼上了一張空白的浮票。
他不太方便說話,譚綸是他張居正的人,處置雒遵、景嵩、韓必顯是陛下的決定。
空白浮票,其實是他知道如何解決,但是他不能說。
科道言官要搭救被削了官身,回籍閒住的雒遵、景嵩、韓必顯。
言官們上的奏疏,很快就流轉到了司禮監內,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們,對這些奏疏,統統畫了叉號,這是陛下第一次對外廷官員做出了處置,作為司禮監的太監們,守護皇權,就是太監們的天職!
這些奏疏最後流轉到了乾清宮內被李太后看到的時候,小皇帝正在咬牙扎著馬步。
站樁是一件很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