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1987年2月,本書部分章節在德國新聞雜誌《明鏡週刊》上分三期連載。最初,編輯們對連載有些疑慮,擔心他們的雜誌是否適於以這樣的形式,處理這樣一個題目,還擔心對第三帝國及其災難性後果的回憶已經達到了飽和點,然而後來的反應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編輯辦公室的電話響個不停,出版商和我家裡的電話鈴聲也無休無止。電話來自世界各地,打電話的人有記者,有認同被採訪者的一些人,還有深受感動的普通讀者。
連載的最後一期刊出後,《明鏡週刊》從大量讀者來信中選登了一部分,其中一封出自一位教師之手。他生於1940年,父親是黨衛軍軍官,已被處以死刑。這位現年四十七歲的人寫信給十九歲的斯特凡妮:
<blockquote><blockquote>親愛的斯特凡妮:</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我生於1940年,父親曾經是州長和黨衛軍一衝鋒隊的長官,1948年因其納粹罪行而被處決。我是個老師(雖然如果讓學生說,我算不上好老師),教數學、科學、經濟和歷史。</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你問誰知道當時的情況有沒有那麼糟糕?</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請相信:情況還要壞得多。我有不倫瑞克勞改營處決囚犯的原始名單。我父親簽署了許多份死刑執行令。他這些“侵害行為”的證據就掌握在我手裡。</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你問照片上那些幸福的面孔是怎麼來的?</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那麼,哪些照片能夠拍攝並發表,哪些又不能?誰拍的照片?哪些人和哪些照片被說成是“有害的、不道德的、蠱惑人心的”(以及諸如此類的種種胡言亂語)?</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據選舉情況判斷,當時我國有半數人歡迎希特勒,你問其中的原因?</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許多人確實在艱難困苦中掙扎了太長時間,於是,有人只有在這樣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