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李建樂回家休息了三天。解決了王管事,山莊再無後顧之憂。一身輕鬆的她,帶著笑笑,揹著兩大揹簍的菜,又回到黑山木屋。
這次,李建樂目標很明確,多研製出些產品,給皇帝老兒交代過去,她就要專心賺錢錢。
李建樂坐在屋裡,嘴裡嘀嘀咕咕,手上的筆不停。這次,她打算做出手榴彈,震天雷,地雷。
手榴彈一般由彈體和引信(或發火件)兩部分組成。彈體形狀通常為圓柱形、卵形和桶形等。有的還有手柄,彈體內裝炸藥或其他裝填物。一般採用延期發火件、擊發(拉發)延期引信、觸發引信或延期\/觸發兩用引信。
震天雷身粗口小內盛火藥,外殼以生鐵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時根據目標遠近,決定引線的長短。震天雷在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威懾力和攻擊力。
震天雷引爆後能將生鐵外殼炸成碎片,並打穿鐵甲。震天雷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用火點燃,用時由投石機發射,射至遠處爆炸;另一種是用火點燃,就地爆炸,比如守城時從城牆上向下面投擲,效果相當於今日之手榴彈。
宋寧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圍攻蘄州時大量使用了震天雷。金哀宗正大八年蒙古兵攻河中府的戰役,以及金哀宗天興元年蒙古兵進攻金南京的戰役,金兵也都使用了震天雷,打得蒙古軍不敢露面。據《金史?赤盞合喜傳》記載,蒙古軍隊攻城時,守軍使用的震天雷是用鐵罐子裝滿火藥,用火將其點燃,火炮飛起來爆炸,“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波及之處達半畝以上,火星甚至能穿透盔甲的鐵皮。
元軍也使用過震天雷。當時參加過兩次抗擊元軍入侵的日本畫家竹崎季長,根據個人目睹,繪成一本畫冊,題為《蒙古襲來繪詞》。其中有一幅畫著元軍發射震天雷的情景。畫的左面是元軍,右面是日本兵,中間地上有一隻震天雷,呈炸裂狀,下半部分完整,上半部分已炸裂,並迸發出烈焰。這就是合碗式的震天雷。
地雷構造比較簡單,多為石殼,內裝火藥,插入引信後密封埋於地下,並加以偽裝。當敵人接近時,引信發火,引爆地雷。雷殼多為鐵鑄,引信也得到了改進。嘉靖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由兵部侍郎曾銑,在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時組織人員製造了大量地雷。抗倭名將戚繼光在鎮守東部長城時,也製造了大量地雷,佈設在隘口要道,加強守備。
到了晚上,童大人和幾個工匠看著三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紙,頭腦有點發懵。
這一個多月來,他們小心翼翼地裝炸藥,埋引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