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惡少胯下鑽過,他那種能忍的功夫,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常人承受的範圍。
蘇東坡著《留侯論》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10]蘇東坡的這段名文,本是針對張良說的,不過,將這段話用來解說韓信,也許更為合適。韓信正是這樣的大勇豪傑,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他之所以如此能忍,是因為他心中有遠大的抱負。他自視甚高,展望甚遠,他舍小求大,忍辱負重。由此推想開去,青少年時代的韓信,究竟有什麼遠大的抱負?他在淮陰街市上帶劍獨行的時候,他對未來究竟有何種夢想,在他那年輕的心中,誰是崇拜的偶像?
我整理韓信的歷史,深感韓信是志在將帥的人,他自幼熟讀兵書,《孫子兵法》他熟讀成誦,孫子其人,或許還有輔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姜太公,就是少年韓信心中的偶像。縱觀韓信的一生,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兵家思想,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軍事生涯,也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性情和人生。可以說,《孫子兵法》,是瞭解韓信其人其事的一把鑰匙。
《孫子·火攻篇》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意思是說,國君不可因一時的憤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一時的怨恨而貿然作戰。合於國家利益就行動,不合於國家利益就停止。簡短的話語,將正確行動的原則講得清清楚楚。重大的行動,不能受情緒的左右,怨憤時的衝動,最是大忌。決定動與不動的根本,在於前瞻性的算計,合於利益就行動,不合於利益就停止。
《火攻篇》接著道:“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意思是說:發怒後可以重新喜悅,怨恨後可以重新高興,國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說,明君一定要對此慎重,將帥一定要對此警惕。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道理,就在這裡。補充的說明,更為深入明白。喜怒哀樂的情緒,可以變化反覆,國破身死的存亡,決然一去不回。兩相比較之下,孰輕孰重,孰是表面,孰是根本,一目瞭然。
俗話說,人生如戰場,兵法就是人生哲學。當韓信在淮陰街市受到惡少挑釁的時候,他眼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忍辱負重,匍匐下地鑽胯,另一種是任氣使性,拔劍刺殺惡少。可以想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