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
良鄉知縣自覺過意不去,說是會幫袁秀才厚葬袁母。
同時。
拜託昌平知縣,等事過之後,再為袁秀才謀個事由。
換作旁人,許是就應下了,畢竟人死不能復生,生者日子還長。
袁秀才卻是不依,非要將抓他的城卒繩之以法。
那抓他的城卒,早被良鄉知縣提了過來,在袁母屍體前跪地磕頭。
一聽這話,當即起身,呵斥袁秀才,大明律,凡成丁者,務各守本業,出入鄰里,必欲互知,即便出城,亦須有引,無引而亂闖者,當地官司查實乃是流民,輕則牢獄,重則發配充軍。
路引沒有,牙牌不見,我乃按律行事,汝是讀書人,當知這些,縱使是上的堂去,也是徒勞。
袁秀才爭辯,牙牌本是帶在身上的,可到良鄉時,卻又沒了。
況且,人命關天,豈是一句按律辦事就能了事的?
為人子女,如若不能討回公道,就是大不孝。
當下。
袁秀才在靈堂前告祭母親後,趁著未出殯,身著孝服去昌平縣衙喊冤。
昌平知縣接下了狀子,打發袁秀才先回家等候傳喚。
昌平知縣,與良鄉知縣,既是同窗,又是好友,兩人見面數次,都覺得棘手無比。
人命大過天,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不做處置,有違公道。
可城卒,又是麾下之人,因此事鎖拿了,又傷衙中人心,進退兩難。
而昌平知縣的師爺,這時候出了點子,此事,皆由那“丟失的牙牌”而起,不妨先找一找再做打算。
昌平知縣、良鄉知縣連忙撒出人手去找牙牌。
兩縣緊鄰,就三五里路,兩位知縣本以為會很好找到,卻沒想兩班衙役找了數遍,亦未見袁秀才牙牌蹤影。
就在昌平知縣、良鄉知縣感到疑惑時,一名白衣秀才攜湖筆、徽墨、宣紙和端硯文房四寶,進入了昌平縣衙。
在白衣秀才另一隻手上,兩位知縣見到了袁秀才的牙牌。
而這人,正是袁秀才在求醫良鄉路上所遇的那人。
白衣秀才說,在他和袁秀才寒暄中,他的隨從與袁秀才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
如今,物歸原主!
一個玩笑。
一條人命!
昌平知縣想起那年院試,袁秀才是案首,而這白衣秀才名落第二。
頓時知道這是白衣秀才授意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