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選擇了發兵西南,掌控絲綢之路,只是當地人的抵抗有些頑強啊。
【在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史書上還記載了一件值得一說的事:孫權黃武五年,有大秦賈人字秦論來到交趾,交趾太守吳邈遣送詣權,權問方土謠俗,論具以事對。
古羅馬對於絲綢的熱愛不用多說,現存壁畫中的女性就經常穿絲綢。甚至因為太過流行還招致元老院保守派干涉,明文禁止男性穿絲綢衣物。
保守派其中的支持者,作家老林普尼曾感嘆:從漢帝國到羅馬,絲綢的價格翻了一百多倍!並認為羅馬每年有一半的鑄幣都因為購買絲綢而流出,高達一億塞斯特斯!
塞斯特斯是古羅馬的小銀幣,100塞斯特斯小銀幣合25第納里斯大銀幣,合1奧里斯金幣。這還僅僅是貨幣的流出,羅馬人為了購買絲綢還會用玻璃、珊瑚、黃玉、精油等特產進行交換。
古羅馬不愧是絲綢之路的終點,一己之力養活了這條商路上的眾多國家。
也可以說,來自大漢的絲綢榨取了沿路各國貴族的錢包。
我們也知道,後來的華夏在絲綢之路不斷向歐洲販賣絲綢、瓷器、茶葉、香料等,獲得了鉅額的利潤,哪怕是晚清時期,歐洲人為了開啟華夏的市場,獲得更多的瓷器、茶葉等,發起了多次侵華戰爭。
要知道,來自華夏的商品,在歐洲那可是貴族階級的心頭好,甚至法蘭西宮廷、布路斯宮廷、拜占庭宮廷等諸多皇帝皇后御用的名頭加持下,這些商品更是供不應求。
在公元十六世紀,來自荷蘭的商人甚至能將一船來自華夏的普通瓷器、茶葉等拍出五百倍的的利益。
也只能說,當時的歐洲人卻是沒見過華夏最集大國工匠、文化底蘊之合的官窯與頂級名茶這些好貨,部分華夏的海商當時也是十分的’有良心‘,賣給歐洲人的多是市井買到的陶瓷、碎茶,卻轉手幾倍差價賺的盆滿缽滿。】
“百倍的利益?!”劉徹瞪大了雙眼,難以置信這些在國內雖然也是奢侈品的絲綢居然賣到了國外能這麼暴利。
“不行,匈奴是必須要打的,西南夷的商路也是要控制的,我大漢怎能錯過如此機遇!”
感謝天幕,讓他少走了幾年彎路。
大唐
“這些商人還真是無商不奸啊!”李世民哭笑不得,這群商人居然以次充好,來誆騙那些來華購買絲綢、瓷器的歐洲人。
杜如晦卻鄭重的道,“陛下,這雖然是個樂子,但同時也損害了我大唐的名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